梁瑜:乞丐和骆驼一起下跪,戳到了文明的“痛点”

2014年10月21日 06:07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一个互相猜疑、没有信任感的社会才是最可怕的,比起衣衫褴褛的乞丐可能会影响市容,人们更不愿看到同情心无处安放,进入一个“无道德时代”。

牵骆驼乞讨

  资料图片:2012年10月7日中午,浙江绍兴市区最繁华解放路,两个衣衫不整、全身上下脏兮兮的孩子牵了一头骆驼,跪在人行道路乞讨。(来源:王志成 / 东方IC)

  近日,据微博网友爆料,广东佛山街头出现了牵着骆驼乞讨的乞丐。细心的读者搜集网上公开报道可以发现,今年以来,我国广州、深圳、温州、绍兴、厦门、福州、九江、合肥等地均出现了牵骆驼乞讨的状况。(1020日中国江苏网)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然而今天,却还有一些人习惯于用下跪、用尊严来换取可怜的利益。“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虽然宽容和怜恤乞讨者已成现代文明的共识,但乞丐和骆驼一起下跪的行为还是戳到了人们的“痛点”,让人“出离了愤怒”。

  他们利用人们的恻隐之心,换取经济利益,这悖逆公序良俗,触犯了人们的道德底线。“慈善”,应该是慈悲为怀,善待生命。当人们的善心被利用,真乞丐得不到援助,假乞丐胡作非为,甚至有人因“想要要到钱,手脚不能全”而被故意致残时,“善心”反倒成了“帮凶”。职业乞丐伤害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一些施舍者会因受骗而不再伸手援助。

  一个互相猜疑、没有信任感的社会才是最可怕的,比起衣衫褴褛的乞丐可能会影响市容,人们更不愿看到同情心无处安放,进入一个“无道德时代”。老人跌倒了没人扶,商家随意欺诈顾客,一些官员不履行自己对人民的承诺……失去了“信任”的根基,社会发展只会凌乱不堪。

  我们必须承认,弱者并不天然具有道德。一些乞丐可能因家境困难、生活无奈而被迫沿街乞讨,但还有一部分乞丐,他们不愿工作,希望不劳而获,习惯了以尊严换生存。

  中国救助体系的相关规定不可谓不多。2009年民政部、公安部就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街头生活无着人员救助工作的紧急通知》。然而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很多流浪者宁愿睡大街,也不愿去救助站,特别是一些职业乞丐。

  反思救助制度如何更人性化,帮助乞丐改善生活境遇的同时,还需要对乞丐的性质加以划分。其实,如何管理职业乞丐,考验着一个城市的智慧。之前,有城市提出,市民不要对乞丐进行施舍。这也是走极端了,与中国传统的行善文化相冲突。《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国家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既然鼓励救助,那么就应该让人们能分得清哪些是正常的流浪乞讨行为,哪些是“骗子的惯用伎俩”。

  其实,对喜欢“不劳而获”的职业乞丐,除了道德宣传“勤劳致富”外,更重要的还应该是法律规范,特别是当他们违法犯罪时,必须依法严惩。

  我们重视乞丐问题,不仅仅是出于同情,而是希望真正的弱者能够融入社会,享有公民的利益,这才是一个社会的尊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骆驼不能沦为暴力乞讨的道具

     虐骆驼来乞讨用“无情”换取“同情” 当管不当惯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