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诠释小人物的亲情和命运

2014年09月30日 07:59   来源:红网   史兴庆

  《亲爱的》抓住了观众的心,甚至堪比《甜蜜蜜》和《三更之回家》的情感力度:无论田文军(黄渤饰)的从被骗中寻求希望,还是李红琴(赵薇饰)的为别人的孩子疯魔,都打动人心。

  导演陈可辛是“港片北上”走在最前头、也最为成功的导演。他率先在大陆成立了工作室,他第一部北上的作品——《如果爱》就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赢。这些年来,陈可辛洞察大陆社会人心,在艺术和商业之间寻求平衡,但无论他如何机变,“捕捉心灵”的追求不变,即便是在商业大片《投名状》以及颇受争议的《武侠》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他刻画人物内心、表达情感的细腻与独特。

  《亲爱的》涉及家庭道德伦理和社会道义,但不局限与此,而是呈现出更大的时代背景和“法理情”矛盾。李红琴要回女儿的过程,就充满着情与理、情与法的矛盾,福利院院长、办案法官以及打着官腔的民警,都是一副冰冷模样,但他们代表了一种理性和制度,虽然“牺牲”了李红琴走火入魔的母性,却能保证更多的人不受伤害。《亲爱的》不是一部史诗电影,但配得上是史诗的一个真实剖面,或者时代的一种“立此存照”。

  《亲爱的》选取的是新闻性很强的打拐题材,片中的警察要打拐,韩德忠(张译饰)带着“万里寻子会”也在打拐,但它又不仅仅是一部旨在惩恶扬善的打拐电影,片中的主要人物也不能用善恶来简单评判,就拿影片“缺席地在场”的关键人物——李红琴死去的丈夫来说,他其实算不上是人贩子,因为他没有贩卖孩子,只是抱走了田文军走失的孩子据为己有,他“拐而不卖”,而他这么做是因为自己不能生育。所以,当警察“解救”了孩子,在审问李红琴时,李红琴一再声称丈夫是个老实人,而在这之前,当田文军从李红琴那里抢走儿子时,全村人都追出来、给李家帮忙——这种好人缘,也不是一个人贩子家庭所能拥有的。李红琴的丈夫给田文军夫妇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但他跟那种丧尽天良的人贩子还是有本质的区别,充其量是个偷孩子的人,而他的早逝,未必与良心的折磨无关;最终,被这个“老实人”偷走的孩子找到了,而“万里寻子会”里被人贩子拐卖的孩子,却一个都没找回,也可见影片并不停留在打拐上。

  与打拐和伦理相比,《亲爱的》更多表达的是人物的命运。通过“孩子去哪了”的故事,直面了小人物的命运。不必惊异李红琴出现时的剧情转折,那其实是一种水到渠成的层递,命运的主题贯穿始终,当田文军从都市繁华背后逼仄的陋巷出场时就已注定,无论是田文军和妻子争吵时说“我们的区别在于我认命,而你不认命”,还是韩德忠的“对酒当歌”,还是高夏(佟大为饰)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无论是田文军找到了孩子,还是李红琴的女儿最终留在了福利院;尤其是李红琴最后的意外怀孕,更将命运的主题推向极致,彰显出造化弄人、小人物的幸与不幸。

  与爱情一样,命运其实也是文艺作品惯常的母题,只不过在一些电影中被遮蔽,一些电影则达不到那个高度,而《亲爱的》做到了,这种命运不是唯心的宿命,而是现实情境下,由奋争和无奈演绎出的人生轨迹。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