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来证明这位“求人肉”官员的清廉

2014年09月11日 07:17   来源:扬子晚报   王聃

  昨天的《中国青年报》,报道了一位另类官员——48岁广西防城港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何文凯。看到一则“二十万悬赏清官”帖,他在实名微博里写下,“我缺钱,我对二十万感兴趣,请楼主组织人扒我,然后帮我讨要二十万!”

  不管何文凯清廉与否,当其选择了“人肉搜索”,实际上亦把自己置于了“不规范监督”的现场。就算是网友经由搜索证明了何文凯的清廉,在无边界的搜索中,他招致的必然还有隐私的失去,和更多私域的伤害。

  此时此刻,和那些遭遇“人肉搜索”之虞的官员相比,谁能说何文凯的可能遭际又有多少区别?无论是因为一根皮带或者是一包香烟,继而在网友的深入追查中,让一个贪腐官员再无藏匿之地;或者是一个自以为廉洁的官员,他果敢地选择了“人肉搜索”的清白表达方式,实际上这都是一种“次优”的监督现实:纵然可能会有人肉搜索之后的惊喜,但将对官员清廉状况的监督托付给了不确定的网络,这本身就充满风险,也难有稳定和持续的监督效应。

  所以,回到何文凯事件本身,必须条分缕析的,是他公开表示清廉后所遭遇的信任危机。既然官员个体的言行无法被取信,那么就必须提供一种制度性的安排或展示,来让官员的清廉被更多人所看见,让何文凯这样的不惮于自陈清白者,也不至于孤立无援——而这,恰恰是何文凯事件中更大的缺位。

  执拗和缺位,是如此鲜明地共存于何文凯事件之中,但它们再次证明的,不过还是官员财产公开的必要,以及官员财产公开的“中立性”。谁才能为一位“求人肉”的官员证明清廉?除了官员财产公开给出的透明信息,不会再有其他。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