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一力:中国银行业为何这么能赚钱?

2014年09月09日 11:27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网友许一力认为,拥有体制内政府背景的银行,做着高利贷模式的利差买卖。而这一赢利模式持续下去的唯一结果就是慢慢使得实体经济企业失去生产积极性,逐渐走向衰退凋敝,最终反过来使得银行的利润也开始下滑走低。

中国银行业为何这么能赚钱

资料图片。图片来源:周长国/东方IC

  近日,《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出台,首次明确界定了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的具体范畴。

  银行业人员的薪酬受到社会关注。有媒体报道称,大部分银行员工的收入主要靠绩效奖金,商业银行高管普遍存在各种隐性福利,不逊于薪酬收入。

  数据显示,2013A16家上市银行共为管理层发放了4.8亿元薪酬。国有五大行年报均公布了高管的固定部分薪酬,其董事长年薪平均达到103.73万元。

  除了工资奖金之外,不少银行高管还享受着不菲的福利待遇、各种不规范的补贴与职务消费权力,这些隐性收入的数额不输工资条上的数字。比如,国资控股的光大银行就曾在审计中被查出用虚假发票报账5682.86万元,套取现金大部分用于发放奖金等隐性福利,仅其广州分行就使用5000多张假发票套取3000多万元。

  银行业之所以能够享受高福利,正是因为这个行业太能赚钱了。

  截至831日,16A股上市银行的中期业绩悉数发布完毕。虽然近年来银行业的利润增速有所下滑,但在上市公司中依然领跑。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就赚得6849亿元,这远超目前已公布业绩的2521家非金融上市公司净利润之和。

  本来,实体经济才是创造社会利润财富“蛋糕”的主体,但中国银行业的“高利差”,却让其成为了吸纳实体经济“剩余价值”的剥削阶层。

  发达国家的银行,银行间比的是服务;国内的银行,比的是什么?都是一些粗放的考核数字:谁拉的存款多,谁卖了多少理财产品,谁接待了多少客户等等。

  国内的银行有靠山。企业要借钱,只能找国有大行,因为只有国有大行才有相应的额度。而对于其他中小商业银行,尽管同样享受高利润,却多少活得不自在——首先要听话,要把钱贷给地方政府,支持地方GDP发展;其次要贷给国企买地卖地,搞房地产;最后实行低利率,以保证国债发行的低收益率。

  拥有体制内政府背景的银行,做着高利贷模式的利差买卖。而这一赢利模式持续下去的唯一结果就是慢慢使得实体经济企业失去生产积极性,逐渐走向衰退凋敝,最终反过来使得银行的利润也开始下滑走低。

  这种预期并不遥远——虽然业绩远超其他行业,但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在放缓。与去年同期均保持10%以上的利润增速相比,今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中,有5家的净利润增速已经跌至个位数,交行垫底为5.59%,接下来依次是光大6.22%、工行7.05%、中信8.06%、建行9.15%。

  在高利差的裹挟下,银行与实体经济进入了恶性循环。所以,银行不良资产比例在快速上升,而与此同时,强调服务和用户体验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则快速地攻城略地。

  说到底,想要扭转国企的盈利困境和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盘剥,就必须改革其运营模式,因为中国银行业高利差的时代即将过去。(中国经济网网友 许一力)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金融机构自我膨胀经营模式可休矣

     银行业如何把握好网络金融时代六大趋势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