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栋:5000亿元住宅维修资金怎沦为“生财工具”?

2014年09月03日 06:13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网友张国栋认为,维修资金通过各种方式沦为某些利益集团的“自动提款机”,让诸多业主情何以堪!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需要业主参与,程序透明,更需要制度护航和监管给力。

住宅维修基金

  资料图片:拆迁户在江苏南通一处保障房安置房房地产楼盘选房后办理维修基金缴纳等相关手续。(来源:CFP视觉中国)

  1998年实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至今,我国收缴的维修资金在5000亿元左右。这笔钱因申请手续繁琐、过程艰难,被称为“沉睡”的资金。不过,记者近期追踪这笔钱的流向发现,这笔巨款并没有真正“沉睡”,它们不仅通过“钱生钱”悄然增加,而且部分还沦为某些利益部门的“生财工具”。(92日《经济参考报》)

  也许笔者过于孤陋寡闻。要不是媒体的报道,还真不知当初在购买房屋时,已经按照“当地住宅建筑安装工程每平方米造价的5%8%”的标准,被“强制缴纳”了一定数量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没想到的是,到头来,维修资金却难以用于维修,竟然“沉睡”。这很不正常,需要提防。更意外的是,“沉睡”只是表象,这笔巨款成了某些利益部门的“生财工具”。显然,比起“沉睡”,这更需要提防。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可越来越多的业主发现,如此庞大的资金交由政府部门代管后,结果却似石沉大海,不知所踪。按国家相关规定,为确保安全,代管部门处理维修资金只有两种方式:存银行或买国债。对这样一大笔多年后才会启用的资金,代管部门既不愿去买国债,也不愿去存利率较高的定期存款,而是普遍选择了利息最低的“活期存款”。尽管这不算违规,背后打的却是部门利益的算盘。

  有业内人士直言,维修资金背后有着庞大的利益链条,开发商、银行、证券公司、有关部门……谁都想分一杯羹,维修资金通过各种方式沦为某些利益集团的“自动提款机”。炒股、挪用、委托理财等,“本钱”均来自业主缴纳的维修资金。如此无视法规,光顾自身“发财”,让诸多业主情何以堪!

  分析其因,首先是管理和运作机制有问题,监管不到位。长期以来,这些资金管理、使用不透明,缺乏财政和审计部门监督。其次是行政过度干预,阻碍了业主自主管理。政府部门既不愿意放手,又没有管好。因此有专家建议,应把维修资金的管理权限交还其真正的主人——业主。无论如何,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既不能“沉睡”,也不能沦为利益部门的“生财工具”。这需要业主参与,程序透明,更需要制度护航和监管给力。(中国经济网网友 张国栋)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住宅公共维修金为何交时容易用时难?

     怎样激活“休眠”的房屋维修金?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