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子夫”为“刘胡兰”让路有何不可?

2014年09月02日 08:31   来源:红网   文/郭元鹏

  枪声炮声口号声,9月的内地荧屏,无疑是属于主旋律的。之前有传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各卫视发出通知,要求从9月到10月底间,播出反法西斯题材电视剧,这也是总局继下发暑期档播“中国梦”题材电视剧要求后,再次对卫视黄金档播出剧目下发的集体调整,其中,一线平台要求必须播“反法西斯题材”。(9月1日《北京晨报》)

  卫子夫草草收场,新济公删减播出,韦小宝不见踪影。这是很多媒体对于娱乐节目为抗战影片让路的描述。焦点集中在了广电总局的通知上,因为9月到10月播出抗战题材影片并不是各家卫视的主动行为,而是“被逼无奈”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引起了网络之上的吐槽。

  让“卫子夫”们为“刘胡兰”们让路有何不可?这种集中播放不仅是对革命先烈的一次祭奠,更是一次“不能忘记”的教育。有些人反对的理由有这么几点:其一,收看什么是自由,岂能剥夺观众的自由?其二,看抗战题材和爱不爱国有什么关系,不看这样的内容一样很爱国。

  在笔者看来,这样的观点显然有点钻牛角尖了,播出抗战题材的影片是现实的需要。

  首先,对于抗战历史我们需要了解。如果不信,你可以问问周边的孩子,还有几个人知道抗战历史,还有几个人能说清楚抗日战争的历程?《大河报》的记者曾经拿着“抗日胜利纪念日是哪一天?”的话题到一所大学采访,结果大多数人不知道这个日子。笔者也曾经问身边的孩子知道“七七”是什么吗?得到的答案大多是“七七等于四十九”。抗战的伤口已经抚平,但是抚平后的伤痕在哪里,我们却必须知道。

  其次,对于抗战英烈我们必须铭记。实际上不仅仅是孩子们,就连不少成年人也早就不知道伤痕在哪里。前几天,张绍忠说很多地方竟然拆掉烈士陵园开发房地产。其实,这种情况多了去了。有的地方为了拓宽道路拆掉纪念馆,有的地方为了发展经济,让烈士陵园为企业让路。更有很多影视公司把抗日题材影片搞成了喜剧。前几天,我们电视台的一位记者拍摄了一部反映社区观看抗战电影的报道,他的稿子是这样写的:“这部抗战喜剧让大家捧腹不已,现场笑声一片。”当把抗战题材拍成喜剧的时候,当观众看抗战电影笑声一片的时候,我们丢失了什么?

  我们是一个不记仇的民族,但是我们不能是一个健忘的民族。记住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更好的壮大自己。而9月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我们从立法的高度,在9月设立一个“烈士纪念日”。在这个月份里,我们集中观看一些抗战题材的影片有何不可?

  我想,在这个日子里,让娱乐节目为抗战题材让路应成自觉行动,而不是非要别人逼着你去做。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