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缺钱缺官”是对公务员制度的一次鞭策

2014年08月21日 07:35   来源:红网   徐义闯

  近日,家住渝中区人和街的冯可(化名)终于确定了自己需要报考的公务员职位,这是她的第五次公务员考试,两年多来,24岁的冯可因为公务员考试和父母斗智斗勇,为了不与父母发生正面冲突,她一边假装努力复习,一边干着自己喜欢的事。其父称“家里不缺钱但缺个官”。(8月20日《重庆晨报》)

  很难想象,长在红旗下,泡在蜜罐里的年轻一代,会被父母逼“公考”逼得如此不堪。依常理:一直对子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父母应该没有太多的私心。做注册会计师、开咖啡厅是孩子坚定的理想,但“考公”是父母的坚持。难道,“考公”、做公务员真有如此好?

  照父母的想法:“家里不缺钱,就缺个当官的。”且“工作体面、稳定才是最好的”,“说出去是政府的人,都要有面子些”。想必考虑的是公务员岗位比较稳定、工作环境体面、安逸,由于公务员工作在公权单位,自然给人有保障的感觉、底气也足。这些应该都是社会上对整个公务员群体的感性认识,不算误读,但有失偏颇。

  殊不知,公务员也有艰苦的岗位,且随着效绩考核细化、合同制的引进,压力日渐增大、工作稳定性也有松动的迹象。再说,公务员并不与“当官的”相等同,普通公务员的日常工作十分单调、忙碌与繁杂,与某些官员所享受的前呼后拥、人脉广布、受人点头哈腰的待遇是截然不同的,按正常的升迁路径,从考入公务员队伍到能名列“官员”行列,起码得熬上很多年的时间,背后所付出的体力、脑力的艰辛真非常人所能体会。依笔者看来,所付出的艰辛与操劳绝不会比做一名成功的注册会计师、开一家咖啡厅轻松。且不论能挤上“当官的”的这根独木桥的毕竟也是凤毛麟角,大多数人也只能在平凡、庸碌的岗位上干到老去。

  父母对女儿考公“情有独钟”,除却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在作祟。想必在现实生活中见识到太多的“当官的”所彰显的“荣耀”与“特权”,作为“不缺钱”的自己感到深深的羡慕与向往密切相关。于是,将自身的“羡慕嫉妒恨”转化为对女儿的“强求“;也有可能自己在生活工作、生意中经常被权利所盘剥、伤害,急于借助自家“当官的”予以保护,实现保障;当然,也不排除将做公务员、“当官的”看成是获取安逸、幸福生活的保证,急于将孩子送入摆脱生活劳累困顿的“世外桃源”。

  表面上看,“不缺钱缺官”是家庭里一场关于择业观的矛盾争议。实质上,折射出的问题远在表面之下,如如何进一步深化公务员制度改革、实现权力的制约、对公务员福利的规范、对权力隐形福利的有效遏制,让公务员职业回归到正常职业大家庭中的一员,都是值得深入研究、迫切需要革新的“深水区”。否则,毁掉的不单单是一个优秀的注册会计师、一家充满创意的咖啡馆,更是当代年轻人最求自我价值、自我满足、自我幸福的独立的心。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