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晕倒引地铁乘客跑光 不宜用道德式解读

2014年08月21日 07:24   来源:西安晚报   吴帅

  2号线上一老外乘客在座位上晕倒,周围乘客无一相助竟仓皇逃窜,引起前后3节车厢乘客惊慌,蜂拥冲出车门,甚至摔倒……记者昨天从上海地铁方披露的2起典型乘客惊慌案例中发现,乘客对突发情况反应过度,盲目跟风,极易引发次生灾害。地铁方再次呼吁,乘客遇事莫惊慌,冷静判断后合理应对。(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7版)

  10秒内三节车厢的乘客全部跑光了,从道德角度,你看到的是人心冷漠的见死不救。但从人性的角度观察,我看到的是一种惊弓之鸟的慌张。重要的不仅仅是发生了什么,而是发生什么后我们应该怎么应对,怎么看的角度会影响到怎么做的质量。

  我比较反对用道德视角解读这样的公共场所突发事件。站在道德制高点,大义凛然地将“逃跑”解读成人心冷漠、社会风气糟透、道德沦丧、见死不救,不但不能够阻止住人们这种“慌张”的蔓延,反而会增加心理压力,未必是好的选择。

  一个从来没有遭遇过地震,日常也缺少了解和演习的人,一旦遭遇地震,第一本能反应肯定是慌张。一旦过度的慌张超过临界值,将会让神经系统紊乱,失去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力,或许,当你还没开始思考的时候,你发现自己的身体已经处在拼命奔跑的状态中。因为身边人都在跑,你根本来不及思考“到底发生了什么”,你的身体就已经弹了出去。反过来说,我们要求一个从来未经历过地震和缺少演习的普通人,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保持住正常思考和镇定的状态,而不是惊慌失措,这可能并不现实。

  在一个封闭的车厢,只要有2到3个人突然惊慌失控奔跑起来,整个车厢的人受到的神经刺激和遭遇地震的反应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这是一种人类应对突发危机的本能。在短短几分钟时间内,很多人其实并不真正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根据有人惊慌的跑而阅读到某种危险,选择了跑开此地。我曾接受过多次应对这种突发的公共应急培训。假设我在地铁车厢里面,目睹了人群这样突然地集体奔跑开,我相信我的选择也是离开这个有可能不安全的区域。救助别人,首先应该确保自己是处于安全的区域和状态,再去提供帮助,这是我接受到的应急教育理念。

  我相信,多数人在离开可能危险的现场,恢复理智进行正常思考后,他们会回来给受害者提供力所能及帮助的。后续新闻也证实了这一点,跑出车厢的乘客立即到站台寻求站务员帮助,站务员亦及时上车对外籍乘客进行救助,“无一人相助”并不属实。

  换句话来说,如果从中小学到大学,乃至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公民都很少接受过关于逃生,以及应对这种公共危机的培训和演习,却要求公民在危机面前不慌张和有条不紊,那可能是一种奢求。如果还要去道德凛然吹毛求疵地嘲讽和批评遭遇了“危机”的那些人,只会让一切变得更糟糕。因为造成“慌张”的根本并不是缺少道德因素造成的,而是本能,只有通过培训演习,模拟出身临其境的氛围,才能帮助人们克服这种本能,减少这种反应过度应对失当。道德谴责的一味强压,只会增加这种心理压力,让更多人加入“逃跑”的队列。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