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要过三道坎儿

2014年07月31日 07:41   来源:红网   郑渝川

  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传出消息,教育部将加快校园足球普及,用3年时间把校园足球定点学校由目前的5000余所扩展到2万所,并从今年起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机制。今后也将让校园足球模式拓展到篮球和排球等集体体育项目中。会议披露,尽管近年来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但,学校体育仍然薄弱,因而也将增加体育课课时,并改进考试评价方式。(7月30日澎湃新闻网)

  加快校园足球普及,似乎至少可以收到两方面效果。一来,正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本次座谈会上所提到的,能够培养更多的优秀足球后备人才。从日本、韩国,再到欧洲的德国、荷兰、英国,世界足球水平的发达国家和相对发达国家,大多建立了校园足球培育体系和联赛体系。亡羊而补牢,从来不见晚,如果校园足球扎实建立起来了,当然会让中国的足球联赛和国家队获得相比现在数十倍、数百倍的后备人才,这是最美好的一种预期。

  二来,可以增加在校学生的运动量,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这次座谈会不但讨论了校园足球,也提及增加学校体育课、改进考试评价方式,继续保持每天早操、晨跑等锻炼活动。教育部的用意显然是通过上述部署,让学生在校期间的时间分配发生一个不能逆转的变化,从现在的体育课、体育课外活动需要统统服从于文化课教学和迎考演练,实现转向。

  愿望很美好,我们不妨相信教育部也有加快校园普及的热情和耐心,但摆在面前的最大障碍恐怕是,要让校园足球普及化,要在3年内把校园足球定点学校扩展到2万所,场地、师资、经费从何而来?

  先说场地。从小学到高中,国内各地的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不足是个普遍现象。即便地方政府主动配合校园足球,但很多位于老城区的校园受制于已建成的城区格局,很难扩建或新建足球场。而且,学校体育场通常用于田径等多种体育训练和常规体育课,拥有独立完善足球场的学校并不是那么多。3年时间,教育部推动下,很可能还会获得体育总局的配合,究竟能够增加多少体育场、足球场?

  再说师资。足球是专业性的体育运动,并不是让现有的体育老师学习一点足球比赛规则和训练要求,就能摇身一变为足球教练的。尽管中国足球联赛年复一年举行,不断有职业足球运动员因年龄和伤病退役,但从运动员转变为教练或教师,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一个校园足球定点学校,至少仿效一个低级联赛的足球俱乐部,配备几名足球教练(教师)并做好分工,还得配备专门服务校园足球的队医(校医)、心理医生,这些人又从哪里来?

  说到经费,教育部如果真心希望推动校园足球普及发展,切不可套用一些单位一直以来频繁采用的“上面给政策,下面配套经费”的模式,要求各级地方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政府财力薄弱的地方来出资。如果经费得不到解决,校园足球未来又要实行某种量化考核,就必然要催生屡查不禁的弄虚作假,到时候,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将空守一个虚假的足球人口数据,却仍不能为本国联赛和国家队输送预期更多的后备人才。

  有论者质疑在中国足球现有的社会评价情况下,发展校园足球获得家长和学生响应的可行性。中国足球现在的糟糕口碑,以及过往的足球人才梯队体系模式,是造成足球人口持续减少的原因,在许多过去被称为“足球之乡”的地方也没有多少青少年愿意参加职业足球选拔。但谁也不能否认足球在国内的最高关注度。如果教育部门能真正解决场地、师资、经费问题,让校园足球变得可行,假以时日,也仍然可以激励更多青少年加入其中——关于足协的腐败低效,在日本、巴西、阿根廷等国联赛也很突出,对足球人口的涌现却没有太大影响。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