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苹果存在窃密门

2014年07月29日 07:40   来源:中国网   舒锐

  在这个周末,因为一个“黑客”,苹果公司再度成为焦点。苹果公司本周首次承认,公司员工可以通过一项此前并未公开的技术来提取iPhone中短信、通讯录和照片等个人数据。这意味着执法或其他人员可以利用这一技术通过“授信”电脑绕开备份加密,轻松进入已联网的iPhone中,也就是说,大约六亿部苹果IOS设备上,都可能出现信息被泄露。(7月28日)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拥有智能手机,由手机智能化带来的个人隐私保护任务也变得越来越重。这首先在于用户可能通过各种智能软件,主动共享资源、发布己方碎片化信息,构成了个人信息的大数据,而他人可以通过数据搜集,较为完整地还原个人隐私,不端者甚至还能将之为违法所用。

  这种侵犯个人隐私的方式,虽然也让人难以防范,但至少用户本身还拥有着主动权,只要其注重个人信息保护,不轻易主动发布隐私内容,或者下载一些监管软件,对于可能窃取个人信息的软件进行阻截,就能让隐私置于较好的保护之下。

  然而,最为恐怖的是,手机本身留有获取隐私的“后门”,消费者既不知情,也无从选择,更无法抗拒信息的泄漏。而最最恐怖的是,本次被指窃取隐私信息的还是一直被认为最为安全的苹果手机,众所皆知,苹果手机不能安装第三方软件,更毋庸说监控软件,这也意味着,在整个苹果系统中,一切都有苹果公司说了算,并不存在任何外力制约。

  虽然苹果公司回应称,设计开发了iOS,它的“诊断功能”是向企业IT部门、开发者和苹果维修人员提供所需信息,但在获取这些受限数据前,需要用户解锁设备,同时获得解锁电脑的授信,并没有为任何情报部门创建“后门技术”。但这种说法似乎并不能完全站住脚。

  首先,正如安全专家扎德尔斯基质疑的,苹果的说法恰恰无意间承认了,IOS存在特定后门。其次,苹果拿到的数据都是非常隐私的个人信息,这显然和苹果所称提供某项服务并无关联,很难想象服务用户需要以取得其个人隐私为前提。

  再者,如果“后门”已然存在,作为生产商想要突破所谓加密的备份文件,并获取用户数据,岂不是探囊取物的事情。此外,普通用户只在乎隐私有没有被窃取,至于是公司自行窃取,还是为情报部门窃取,对于用户而言并无区别。最后,如果真的没有猫腻的话,为什么苹果不在说明书中向用户进行释明,或向公众普遍告知,而直到各方质疑后,无法开脱的无奈情景下才被迫承认存在相关技术呢?

  实际上,苹果公司并不是第一次深陷侵犯用户隐私的指责,据了解,2011年,近3万名韩国苹果手机用户起诉苹果公司未经同意擅自收集用户位置信息,几个月后一名用户胜诉。不仅如此,当年8月3日,韩国广播通信委员会决定对违反《位置信息保护法》的苹果韩国征收3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82万元)的行政罚金。罚金虽然不多,这也许在于收集位置信息较之窃取短信、通讯录和照片等个人数据侵权性更为轻微,但这也起到了警告的作用。

  可见,本次苹果公司是否存在窃密“后门”,并不能由苹果自己说了算,还须由较为中立的第三方通过调查,做出判断,给各方一个公正可信的说法。如果答案是肯定,那么这就不仅仅是违反国际准则、商业伦理,侵犯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的商业行为,更是严重侵犯消费者隐私权,非法使用间谍器材的违法犯罪行为,理应受到严惩。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