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峰:新能源汽车受冷落 政府公务车不妨"先行先试"

2014年07月29日 06:2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政府机关先行推广新能源汽车,有助于加快相关配套设施及终端市场的完善。此外,政府还要引入民营资本、创新商业模式,在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商业模式创新和研发产业化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新能源汽车 
  资料图片:北京第十届北京国际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暨新能源汽车及配套设施展览会上,观众在参观警用电动汽车。(来源:CFP视觉中国)

  与高价沪牌受热捧的情况“大相径庭”的是,上海首发2万张新能源车免费牌照,仅2000张被申领。为鼓励新能源汽车的私人购买,上海市于2012年底拿出“首期2万张”免费牌照。但目前已被申领的免费牌照,仅是投放额度的10%左右。(728日《第一财经日报》)

  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三个先导产业,与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这四大支柱产业一起,将成为我国在2020年之前的主导新兴战略产业。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不仅是刺激消费和节能环保的问题,更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下先进制造业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上汽集团考察时就明确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据最新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重点推进新能源车的城市已达88个。《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小,提出十年内将投资1千亿元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今年7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还决定,自201491日至2017年底,对三类新能源汽车将免征车辆购置税。

  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情有独钟”,为何这一产业依旧在发展的“十字路口”徘徊,总是跟不上政策“春天”的脚步呢?最早一批“十城千辆”推广试点至今已过5年,上海首发2万张新能源车免费牌照却仅有10%被申领,新能源车进入寻常百姓家为何“视觉”很近、实程偏远呢?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长远发展,光有政策“热情”还不够,还需要积极的实际行动。在国家层面上,新能源汽车政策给力,可许多试点城市的推广示范效果与期望值还有相当距离,这里的原因很多。比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也面临着地方保护的问题。对此,去年9月四部委就要求不得设置或变相设置障碍限制采购外地品牌车辆,明确了相应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补贴数额、方式、比例和考核方式,特别是在打破地方保护方面多有政策着力。

  几年来,新能源汽车推广先行试点城市也都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比较突出的问题就在于新能源汽车使用中的相关配套设施及终端市场等方面尚差“最后一公里”。比如,电池等相关驱动系统设备价格不菲,令普通市民在购车时“望而却步”;充电站的数量与满足实际需求尚有差距;充电时间过长及续航短等问题也降低了消费者对其的接受度。

  笔者以为,在私家车中推广新能源车进度缓慢,许多试点城市的推广示范效果不彰,与政府自身对新能源汽车“先行先试”的力度不足有很大关系。去年四部委通知要求新能源车占公务车采购的30%,那么,这个购置比例有没有得到严格遵守、有效落实呢?政府机关、公共机构等领域车辆采购要向新能源汽车倾斜,这不能只是一纸“空文”,而应见诸实际行动。

  政府机关先行推广新能源汽车,有助于加快相关配套设施及终端市场的完善。一旦政府机关、公共交通系统以及邮政、通讯、医疗、环卫等各种公共事业专用车都采用了新能源车型,将倒逼综合充电站、简易充电站、加气站、电池交换站、维护保养站等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工作。此外,政府还要引入民营资本、创新商业模式,在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商业模式创新和研发产业化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总之,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要“更上一层楼”,政府是第一动力源。只有政府加大自身对新能源汽车“先行先试”的力度,才能更好地做好新能源汽车政策的落地工作。(中国经济网网友 王振峰)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新能源汽车如何才能迎来“美好时代”?

     新能源技术使汽车业拥有崭新未来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