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路种豆”会被怎样“整改”?

2014年07月28日 07:32   来源:红网   张楠之

  针对媒体报道的江苏泗洪“铺路种豆”消息,江苏宿迁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铺路种豆”事件涉及的部分土地是今年国家土地例行督察时发现的违法用地。当地市委市政府和国土部门,已明确要求泗洪县立即整改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7月27日《新京报》)

  按照泗洪县国土局局长的说法,当地复耕种豆并非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是为了落实相关整改要求。这话说得很实在,但问题是,这种“铺路种豆”的做法算是复耕吗?按照该县交通局局长的说法,复耕覆盖的道路大部分仍是路基,还没有做沥青面,所以,大家看到的“马路铺土”不是简单的在马路上铺土,而是“复耕”。或者说,在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看来,“铺路种豆”就是复耕。

  那么,什么是复耕呢?从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来看,土地复耕指的是“生产、建设过程中,对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耕种的状态的活动”。很显然,不仅普通公众无法认可这种所谓的“复耕”,即便是该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相关负责人也坦承,其目前“复耕”的土地“难以完全恢复成农田”。

  该负责人又补充说,当地正在积极整改,今后会吸取教训,手续不全绝不进行相关建设。把这位负责人的话作一下对比,其中似乎大有深意。一方面强调正在积极整改,一方面强调难以完全恢复成农田。既然不能完全恢复成农田,是不是就意味着整改的方向不是真正的复耕,而是开发的手续呢?是不是意味着这些道路补办一下手续就会成为合法建设的道路呢?

  从所谓的“复耕”只是简单地用黄土覆盖丝毫没有被破坏的路基,甚至覆盖绝不可能恢复成耕地的桥面来看,当地的“复耕”更像是一种短期行为。或者说,“复耕”的目标不是将其恢复成耕地,而是另有目的。这目的,恐怕就是等风头一过,掀去黄土,让道路仍然是道路,只是非法的一变而为合法的而已。这恐怕也是当地官员为什么一再强调“相关的改建土地申请已报省里”、当地“交通压力”需要通过改建道路来缓解的原因所在。

  “先上车后买票”、“先造成既定事实再补办手续”等,一直被一些地方用来作为应对未批先建的手段。而在事实上,这些手段都很管用,即使有个别干部受到处分,被追究了责任,大都也不影响其仕途,甚至会因为“顶缸”而被当作“英雄”。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杜绝类似的现象,也就成了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了。

  当事件不再被当作新闻热点,当“铺路种豆”淡出公众视线,事件朝哪个方向发展恐将成为一个疑问。因为,不要听到“整改”一词就想当然地以为违法的道路会被“整改”成耕地,对于当地官员来说,“整改”到底意味着什么,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