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一场由“红会三伏天送棉被”翻腾起的口水战

2014年07月22日 14:51   来源:CE.cn   

  新闻背景:

  41年一遇的超强台风“威马逊”横扫华南,受灾之处房屋倒塌、道路中断、停水停电,灾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正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于此重大灾情发生之后的数日,本是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的关键时刻。但却因一起“夏捐棉被”事件,而在紧张的救灾间产生了一场口水战。

  【正方声音】别见着红会就想骂

  三伏天送棉被之所以挨骂,在于不少人把个人的经验等同于全部的社会生活。这样的“经验等同”,看似很有说服力,实则有点以偏概全。就拿棉被在三伏天是不是完全无益来说,同一地区、同一时段,在室内的人和室外的人可能需求不同。即便同处一个环境下,不同年龄、身体状况的人也有所区别。网上指责三伏天送棉被者,绝大多数是在市区可以上网的人。至于山区的灾民,房子没了,夜晚潮湿、寒凉的露天过夜者,棉被显然是不错的垫背和搭身物品。

  经验等同,比毫无理由的猜忌当然可靠。但经验等同毕竟不等于客观事实。换言之,经验等同难免会有“失灵”的时候。在网络时代,少数人的经验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全体社会成员的经验,进而以个人的经验为评判事情的依据。这样的批评,不是不需要聆听,而在于不能等同于真理,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就红会而言,通过舆论批评反思自己的救灾做法,会明白亿万双眼睛在盯着自己,进而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只要红会能甄别批评理由是否真正充足,按照实际需求救灾,而不是完全受制于舆论批评就行。【详细

  【反方观点】美美,请你跟红会扯清关系

  围绕一条简单的棉被,公众不依不饶追着中国红十字会“往死里打”,而红会则急赤白脸地想要分辩自己正确和英明,这看似不正常的现象背后,有一条正常得一提就让人恍然大悟的理由——郭美美事件。郭美美当年炫富将中国红十字会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中国红十字会信誓旦旦要彻查给公众一个交代,可是谁也没弄懂,彼时说好的“交代”到现在都没影。

  不要以为要追查的呼声经过时间沉淀平息了下来。其实,这恰似一堆腐物浸到了池子里,无人搅动平静着,但并不等于这些腐物不偷着发酵。郭美美事件没有经过彻查,她和中国红十字会的关系,不是中国红十字会一句否认便可以撇清的。公众关心的那些问题一天没有答案,中国红十字会的公共形象便一天难以“拨乱反正”。【详细

  【中立角度】与其打口水仗不如建救灾互动平台

  棉被有没有用,在我看来实在是一场无甚意义的论辩。棉被当然有用,而且还能一物多用。但问题是,有用的东西并不一定是灾民最需要的东西。救灾本就是救急,不能本着“能用”的标准,甚至是“日后能用”的原则去调配赈灾物资。救灾的前提,是掌握并尊重当下灾民最急需的物资信息。

  救灾本是救急,我理解这里的“急”,首先是要确保灾民有饭吃、有水喝、有地方住。面对灾区民众还有如此之多的应急需要,纠缠于“口水仗”的各方也该休兵了。与其猜度灾民的需要,还不如直接请教灾民。建立并维持一个开放式的、保持良性互动的救灾平台,应成为红会的标配。【详细

  微言大义:

  @杭州_夏敏:救灾物资太有前瞻性了!

  @绑架真理:没见过的都怀疑赤道上怎么会有雪?

  @好学的琪敏:一个人说你不好,可能是双方都有错,但人人都说你不好,你就应该好好检讨自己了。

  @闲情偶记 :才明白什么叫“送温暖”……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红会之困,与开着玛莎拉蒂的郭美美有关,与副会长机舱关闭后仍能成功登机有关,与动不动就能胡吃海喝掉一顿万元大餐也有关……不过,这些事件只是压垮其贞节牌坊的“一根根稻草”罢了。没有透明的制度,没有约束的制度,没有监管的制度,这才是红会很难走出“塔西佗陷阱”的根源所在。

  当然,我们非常乐于看到公众对于慈善组织近乎苛刻的监督,但更重要的还在于建设性的行动,而不仅仅是批评性的情绪。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