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中考"符合"新常态" 产业结构调整支撑增长动力

2014年07月16日 15:1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中考”揭榜,GDP增速保持在7.4%的水平,整体经济运行缓中趋稳,仍处在“合理区间”内,符合市场和公众的预期,这也是经济“新常态”下的客观反映。

经济"中考"

  资料图片:IC/东方IC

  今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4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690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

  经济“中考”揭榜,GDP增速保持在7.4%的水平,整体经济运行缓中趋稳,仍处在“合理区间”内,符合市场和公众的预期,这也是经济“新常态”下的客观反映。

  当前,中国经济处在“三期叠加”(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时期。按照传统思维,一旦经济出现持续性下行,政府总会采取“总量刺激”政策。然而,新一届政府在反复释放“经济增速放缓处于可容忍范围”信号的同时,有条不紊推进既定的经济步调。上半年,国家层面刻意降低了以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力度,整体范围内的经济刺激计划没有出台。

  先看宏观经济数据。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国夏粮总产量13660万吨,增长3.6%。);工业生产增长平稳(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8%);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放缓、市场销售稳定增长、进出口增速由负转正、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消费和出口形势在调整中受益匪浅,贸易方式、贸易额度、贸易区域更加合理化,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经济质量。

  再看经济增长结构。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一个百分点,拉动就业不过85万人,而2013年,中国1%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却能提供17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其中一个重大变化是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达到46.1%,而且今年上半年该比例提高到了46.6%。这足以说明,虽然经济增速放慢,但经济质量正逐步加强。

  最后看经济增长动能。虽然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只有17.3%,但经济增速依然达到7.4%,需求结构中的最终消费占比为52.4%,说明国内投资收益率呈现边际递减态势,投资刺激经济的动能日渐减弱,作用于消费的因子开始得到激活。再看利率,尽管时下经济增速是2007年的一半,但贷款利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当时相比都相差无几。经济运行已经开始显露“新常态”的正面脉象。

  更重要的是,在市场倒逼的作用下,产业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上正孕育着重大的突破。正如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所说,产业领域中的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消费领域中的网购、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投资领域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这些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企业层面上,凡是具有创新能力而且勇于创新的企业增长势头都不错;产品层次上,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产品发展势头同样强劲。

  以上这些说明,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支撑经济增长的动力要远大于下行的压力。立足于经济“新常态”的清晰背景,我们有理由期待,基于“去产能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下半年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推动服务业的扩张,并促使传统产业尤其是国有垄断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方式引入新的竞争因素,使中国经济有能力、有潜力、有回旋余地,有条件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盘活中产存量 激发经济活力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