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善”——一个把慈善当做生意的商人

2014年07月10日 07:10   来源:红网    文/猫之鱼

  中国全球合作基金会主席唐纳修向陈光标颁发了表扬状,授予其“世界首善”的荣誉称号。但随后,网友发现,这个自称是“联合国官方机构”的中国全球合作基金会疑点重重,而颁发给陈光标的“世界首善”的证书也被曝是假证。一向高调的陈光标回应称:“这个不会影响我高调做慈善,我下一个计划是到非洲去捐建雷锋小学”。(7月9日新华网)

  陈光标“世界首善”的证书被拆穿,获得了满屏、满纸的幸灾乐祸,很多人本能的反应——标哥被骗了。其实,究竟是他在忽悠人还是被人忽悠真的很难定论。对于这个证书的来历,陈一定心知肚明,他一直以“高调慈善”而著称,只有大家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所以,对于一个宣布要把慈善做遍五大洲、要上新闻头条的人来说,这更像是一个设计好的行为艺术,符合他一贯“错误百出”的慈善秀的全部表现形式。

  近几年,陈光标为何在国内有这么大的争议。个人以为有几个原因,一个是,我们认为慈善和传统的道德审美是捆绑在一起的,应该是低调而内敛,这是道德完人必须具备的品质。社会可以给以慈善家立碑写传,但对于慈善家来说,最好是俯首如牛,而陈光标不是一个纯种的慈善之牛,他太牛了,超越了我们对慈善理解的底线。

  另一个原因,陈光标慈善的兴趣过于广泛,不仅走遍韩日,跑到美国,还扬言“善”到五大洲,这便让人很难理解,中国难道没有穷人了?为何不善外必先安内?美国差你这几个臭钱?

  更重要的是,他的纽约之行引发了人们对“美式慈善”的强烈认同。由此人们对他累计捐出的30亿巨款,用制度性建设的眼光审视,社会效益和公益作用都显得非常有限。虽然长效的制度性慈善,可以让更多的落魄者,在规则内长期受益,远高于一次性慈善的含金量,但慈善家可能是制度性慈善的推动者,要求每一个商人都必须在没有既定规则之前按套路出牌,显然是勉为其难。假如,我生活在困境中,对于我无可企及的制度安排,有富人发给我钱,我觉得这是更实惠与实际的,所以抛开中美之间慈善体系建设与现状的差别,来谈陈光标的慈善安排是不客观的。

  一言蔽之,人们需要他的钱,但不需要他的高调奢华,纽约之后又生出对富豪更高的制度性慈善的期待,当然,最好多关注国内的穷人,八竿子打不着的非洲就随他自生自灭才好。

  而事实上,陈光标是一个生意跨越国界的、精明的商人,他所有的“五大洲慈善行”和国内怪咖式表现,都是以一个商人的本能在进行。纽约之行,他本人作为LOGO符号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廉价的宣传,无论深度和广度都无人可及。所以陈光标只是一个把慈善当做生意的商人,他究竟对了,还错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慈善的认识甚至偏见。在我看来,把慈善当做生意,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边慈善一边发财岂不两全其美?而另一方面,一个商人假如他的财富来源并不如此干净,恐怕他也没有高调的底气。

  只是关于“野鸡荣誉”他表演的如此认真,堪称完美,正在于被我们轻而易举的识破。究竟谁被谁忽悠了,谁被谁消费了,这笔账有另外的算法。假如我们不能接受一个高调的,把慈善作为生意的商人,那,种种另类的言行则必然是一种互相的戏谑与嘲笑了。唯一不同,他消费您,有钱赚,您消费他,只能干瞪眼。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