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瑞庆:公立医院改革切不可偏离公益性

2014年06月01日 06:16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网友乔瑞庆认为,公立医院无论怎么改,有一点必须明确并且保持,那就是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医疗服务具有很强的公共品性质。这种公共品性质决定了,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公立医院满足民众的医疗需求,特别是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公立医院改革

图片来源:胡卫国/东方IC

  刚刚发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提出“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深入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把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重中之重”。按照这个文件精神,今年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必将取得突破性进展,2014年也必将是公立医院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一年。 

  公立医院无论怎么改,有一点必须明确并且保持,那就是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医疗服务具有很强的公共品性质。这种公共品性质决定了,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公立医院满足民众的医疗需求,特别是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那么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如何体现呢?其一是医院的公有性。私立医院以逐利为动力和目标,类似一个经营性企业,没有义务和责任去保证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其二是医疗服务的可获得性。医疗服务需求方与医院或者医疗服务的供给方应有一个合理的距离,即一般民众需要就医时,能在一个正常的时间内到达医院,并及时就医。其三是医疗服务价格的可承受性。要让一般的老百姓能看得起病,不会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其四是医疗服务的全面性。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医院能满足一般民众的常规医疗需求;另一方面,医疗服务质量也能让民众安心、放心、舒心。 

  目前的公立医院,除了公立属性这一点外,整体而言公益性越来越弱。首先,医疗服务的可获得性不能满足,很多地方、很多人群存在着“就医难”,具体表现为进医院难、挂号难、找医生难。其次,医疗服务价格的可承受性也不足,药价高、住院费高,很多中等收入群体尚且存在吃不起药、住不起院的情况,更遑论低收入群体了。最后是医疗服务的全面性不能满足,仅仅看看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就知道了,老百姓对医院的服务并不满意。 

  公立医院改革最基本的取向和最终目的就是要强化医院的公益属性,而不是偏离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这首先要求公立医院要保证一定的数量。尽管在配置医生、护士、药品和设施等医疗资源上可以引入市场机制,但这种市场机制的使用仅仅止于医疗资源的优化,而不能是对医院公立性质的全盘否定,必须保证公立医院的数量。其二,公立医院必须合理布局。一个县要根据其人口规模和人口分布科学规划公立医院布局,避免医疗资源太过集中。其三是要提高医生的医疗服务价格,落实基本药物制度,解决以药养医问题,让医生通过自己的医疗服务挣钱而不是依赖卖药发财。其四,在对医生加强医德教育的同时,还要严厉打击无德医生,建立医生医德医风记录档案,对于严重有损医德者,终身禁止行医。(中国经济网网友 乔瑞庆)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高 强:关于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几点思考

     公立医院改革亟需破冰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