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亚洲经济影响力超日本 区域经济一体化释放动力

2014年05月20日 15:24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如今,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从西方转向东方,亚洲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主要舞台。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亚洲经济秩序的变迁并没有遵循美日等国家的意志,一直释放善意与开放性的中国正逐渐获得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地区经济影响力。

中国在亚洲经济影响力超日本 区域经济一体化释放动力

  资料图片:2014年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当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4%。(图片来源:东方IC)

  19世纪是欧洲世纪,20世纪是美国世纪,21世纪将成为“亚洲世纪”,这样的看法得到一些学者的认同。如今,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从西方转向东方,亚洲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主要舞台。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亚洲经济秩序的变迁并没有遵循美日等国家的意志,一直释放善意与开放性的中国正逐渐获得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地区经济影响力。

  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新发布的《亚太地区经济展望》印证了这一观点。文章比较了亚洲11个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体在1995年和2012年对中国和日本的依赖度。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所有11个国家和地区在出口市场方面都更依赖日本。而不到20年后,其中10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依赖度就超过了日本,且超出的幅度较大。

  一方面,上述数据不仅反映了近20年的经济停滞导致日本的重要性显著下滑,也体现了中国在这段时期内的迅速崛起。亚太经济一体化不论是103(东盟与中日韩)还是106(东盟与中日韩澳新印),随着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致力于国内改革的中国提供了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快速增加的消费需求,对一直疲软的欧美市场形成有力补充,有利推动了亚洲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持续增长。

  另一方面,上述数据也再次提醒人们,美日试图牵制中国影响力的努力受到限制。今年4月下旬,美国总统奥巴马作为“国宾”访问了日本。奥巴马在东京的活动看似风光,但是双方所最关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却未宣布达成协议。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中国为中间制造环节、日韩为前端技术输出单元的亚洲生产网络,也体现了亚洲经济一体化的互补性特色。这与欧美的一体化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复杂性和多样化程度更高的亚洲,忽视国家差异而强行推进制度的趋同并不现实。

  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放缓对于整个区域的影响,导致一个国家在损失对华贸易的同时,也无法有效地通过与其它国家发展经贸关系来分散风险,因为其它国家照样受到中国经济放缓的冲击。中国希望亚洲能够长期发展、共享繁荣与和谐,实现真正的“亚洲世纪”。中国提出了建设连接欧亚大陆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战略构想,这些计划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减少贸易壁垒及增加货币合作,以推进地区经济的融合。

  21世纪是全球化不断加深的世纪,这使得“亚洲世纪”更具全球影响力。中国以快速发展的经济成为亚洲发展的领头羊,“中国在亚洲经济影响力超过日本”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和谐稳定的亚洲也符合中国的最高利益。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亚洲世纪”并不是中国人的世纪,而是整个亚洲的繁荣。中国不会用一套所谓“高标准”的规则,来让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禀赋能力的成员在此规则下“公平”竞争,而是期待通过国内改革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释放新发展动力,寻求建立亚太国家参与的新的地区经济合作机构,探索本地区自我治理和合作的途径。毋庸置疑,中国理应在其中发挥领导和关键作用。(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新政按下经济转型升级“按钮”

     今天的新兴经济体就像昨天的亚洲四小龙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