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致孕妇流产?表达诉求不能失掉认知能力

2014年04月23日 07:17   来源:法制日报   王传涛

  污染是一个全国人民都嫉恶如仇的坏事物,但这不等于我们在网络上转发、评论就可以突破事实的底线。青红皂白还是要搞清楚的

  近日,一条新闻让提心吊胆的准妈妈们更坐不住了。原因是一条新闻出现在了的她们的手机上,标题赫然写着:PM2.5颗粒致孕妇流产率达70%!然而,经记者与论文作者沟通证实,这又是一起误读(4月22日中国广播网)。

  稍有常识的人,都会对孕妇流产率达70%这样一个数据有所怀疑。如果流产率高达70%,可以得出更为恐怖的结论,国人出生率将会大大下降,社会老龄化速率将会越来越快,国人可能会因为雾霾而断子绝孙,而计生部门恐怕也可能因为虚设而撤销。可是,我们身边到底存在多少流产的孕妇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尤其如北京、河北等一带污染指数经常性爆表的地方,似乎也没有听说妇科或产科医院里哀声载道。这显然是危言耸听。

  可是,这样的新闻仍然传播开来。在笔者看来,这反映出了媒体与网民在网络社会中的浮躁与轻佻。为了证明某一个东西有害,但凡看到某一些调查与此有关,就直奔结论而去,也不管过程是如何推理演绎的。如此着急地找到结论,在初衷上似乎可以理解:为了证明PM2.5有害,为了让政府相关部门及相关责任企业早下决心,为了早日让公众看得到蓝天和白云及雨后彩虹……

  PM2.5当然是有害的。但是,单纯就导致流产率这一项研究而言,也应该弄明白前因和过程。一者,该研究者只是做了高浓度碳纳米管对妊娠小鼠有害的实验,碳纳米虽然是PM2.5中的成分,但并不完全等同于PM2.5;二者,实验方式用的是注射,而非自然呼吸;三者,注射量与呼吸量完全不成比例,向小白鼠注射的量是500毫克,而人类呼吸每天却只有几微克以下。实验当然可以得出提高了小白鼠流产率的结论来,但之于雾霾导致人类流产,已然并不属于一类话题。

  污染是一个全国人民都嫉恶如仇的坏事物,但这不等于我们在网络上转发、评论就可以突破事实的底线。青红皂白还是要搞清楚的。在未搞清事实之前就盲下结论,只能弱化公众在公共事件中的话语权。虽然我们要坚决扛起反雾霾、反污染、发展绿色GDP的大旗,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向反雾霾表现出过多的一拥而上的媚态。独立判断、尊重事实尤其是常识,永远是第一位的。

  网络社会的成熟与健康,需要更多的理性。当下有几个社会话题容易招致民愤。比如,雾霾、腐败、城市病、教育、医疗等。这些问题都活生生地存在于我们身边,谁也不能否认。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不问是非地选择从众。事实上,社会里需要我们去发声,去表达自己的诉求,而要清楚的是,这并不等于要我们在浮躁的心态中失去起码的认知能力。

  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更需要的是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特别是在秦火火被判刑后的当下。谣言就是谣言,在网络之中被浏览5000次、被转发500次,就有可能面临刑事处罚。不偏听偏信,多推敲事实,在评论和转发之前多一些自我意识,才能让公众发出的声音,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网络里的言论自由空间才可能会不断扩大。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