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闺蜜”,消费时代的情感快餐

2014年04月17日 07:29   来源:红网   汤洁

  “闺蜜”顾名思义就是关起房门躺在一张床上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女人有闺蜜很正常,但你有“男闺蜜”吗?正在热播的都市情感剧,诠释了“男闺蜜”这个新生物种。剧中,黄磊饰演的婚介所金牌顾问方骏,在帮助陈数扮演的叶珊寻找对象的路上,像“闺蜜”一样陪伴其左右,日久生情,同时黄磊的细心和体贴感染着身边的一群女性同胞,可谓是“大众闺蜜”。剧中,黄磊和三个离婚的“闺蜜”都有着对手戏,这三个离婚女性分别代表了时下社会20、30、40岁典型女性形象。制片人张为为说:“这个戏的话题涵盖了20、30、40的女人寻找幸福的故事,而故事的结尾还能表现出很多正能量。”

  “男闺蜜”一词最早来源于《失恋33天》,有点娘炮又义气相挺的王小贱成为“男闺蜜”代名词。“王的女人”田朴珺在专栏里以甜丝丝的笔触曝光了她的“男闺蜜”陈可辛后,尽管再度炒热“男闺蜜”一词,却也让这个词语有所变味,绿茶婊与男闺蜜从此成为八卦爱好者口中的绝配组合。紧扣热门话题的《我爱男闺蜜》却不打算走这条神憎鬼厌的道路,黄磊饰演的“男闺蜜”是出得了厅堂入得了厨房,扛得了重物打得过流氓,骑的了三轮驾的了大奔,贫过郭德纲萌过泰迪熊的新好男人,任劳任怨地为女主角奔跑,绝不是那种打着哥们旗号趁虚而入的坏家伙;陈数饰演的叶珊游走于女汉子与女神之间,虽已离婚,但敢爱敢恨,绝不是玩弄感情的绿茶婊。

  “某种意义上讲,除了我不来大姨妈,我剩下的跟女同志没有什么区别。”这句话是方骏对自己的定位。编剧李潇认为:“我觉得贫嘴、倾听这些都是外化的东西,成为男闺蜜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懂你。就是‘我知女人心’吧。”不管是小清新路线、还是绿茶婊路线,男闺蜜都是个伪命题,最终还是得走上暧昧不清的路线。暧昧式的闺蜜或哥们就成了时下最安全的男女相处方式,进可攻退可守。方骏与叶珊的矜持并不是造作,因为曾经都受过情感挫折,于是存在一种自我保护的潜意识。

  人们认为,“男闺蜜”这新生物种是消费时代的产物,随着社会的急骤变化,以前的红颜知己被蓝颜知己取代,而现在更进一步升格为“闺蜜”。很难说闺蜜是女人的需要还是男人的雌化,就如同女汉子到底是女权运动的结果,还是现实中娘娘腔太多使得女人不得不爷们一样。然而,不管怎么说男闺蜜的出现至少说明,在风险与运营速度越来越快的当代,我们需要更多的让人感到“轻松”的物种,来让疲惫的心得到暂时的休整、补给。

  “男闺蜜”实际上是种情感快餐,首先,他轻松易得,叶珊抛出的择偶标准是“有钱的,有权,最好两年后能超过潘石屹、马云的,当然长相不能长成那样,总之就是个高富帅,多高多富多帅不设上限”。在目标没上限、理想化、偶像化从而模糊化的状态下,“男闺蜜”就能以帮着留心、倾听理想愿景、抚慰受挫的作用,在女主身边找到存在价值,并且“男闺蜜”无需受这类择偶标准的限制,只要懂得倾听、随叫随到、善于开导就行。

  其次,“男闺蜜”给的及时情感填充只是补给性的,正如剧中的“爱情”,似乎来得太巧合、太迎合实用性,方骏之所以打动叶珊,完全是及时的补给:叶不会做饭,他会做,叶的宠物病了,他会治,叶爱看恐怖片,他也不亦乐乎,而莫小康需要画师,方依依就会画……这么发展下去,真有点柯南出现在哪,死者就必须死在哪的强迫感。

  再者,男闺蜜使用过多,会妨碍正常情感养分的吸收,2011年热播的都市情感剧《男人帮》里男作家顾小白对等同于“闺蜜”的“好哥们”阿千,定位就是她可以在不越界的范围内,满足自己对于女友的全部需求。撇开《我爱男闺蜜》剧中男女主角越界成为男女朋友的桥段不说,单看同性“闺蜜”、“哥们”的共同属性就是对情感、生活需求的满足,而长此以往的“虚饱”会让当今越来越疲于追求和维系真爱的人在“满足”的假象里错失发现爱、感受爱、维系爱的能量。

  “男闺蜜”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男权社会里女性自我意识的强化,但也折射出消费社会里情感快餐化特征,及时、实用、易得。当然,在“男闺蜜”本身不“变质”的前提下,女王、女神、女汉子们要看清,“闺蜜”有风险,使用需谨慎。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