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吸引世界目光

2014年03月21日 07:08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 金辉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全国“两会”后首个国家级大型国际论坛。

  作为我国最有影响力的高层论坛之一,自2000年创办以来,每年都吸引了大批海内外著名企业、国际组织的高层和国际知名学者,为推动中外发展政策交流与国际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即将迎来第15届年会之际,《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

  增强交流有益于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

  《经济参考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即将于3月22日在京召开,作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大型国际论坛,每届论坛传达出的一些信息都会引起国内外各界的关注。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今年论坛的准备情况?

  卢迈: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自2000年创办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14届,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年迎来了第15届。论坛秉持“与世界对话,谋共同发展”的宗旨,经过15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政府高层领导、全球商界领袖、国际组织领导人和中外知名学者就世界重大问题进行研讨的重要对话平台,为推动中外发展政策交流与国际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海内外各界的认可和好评。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创办至今,一直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关心和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按照惯例,今年张高丽副总理将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李克强总理在会后将会见与会代表。此外,包括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科技部、教育部等十多个部委的相关领导也将出席会议,并做发言。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国内外对改革任务的落实,与最新的政策举措十分的关注,同时,当前的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也异常的复杂,我们相信与会的代表围绕着国际国内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研判,对于我们更加准确的把握经济的走势,更加深刻的理解改革的进程以及影响将会有所帮助。

  《经济参考报》:通过对前14届论坛的观察,我们发现,每年的论坛都会吸引众多国际企业、国际组织和知名学者,那么今年的情况如何?论坛组织形式是怎样的?

  卢迈:今年的论坛组织形式和以往是相同的,仍然由全体大会和论坛的峰会以及专题研讨会组成,3月22日召开经济峰会,3月23日论坛正式开幕。

  本次论坛已经有70余家国际知名企业确认参会,其中50多家位列世界500强,他们的董事长或者C E O将会出席论坛。四大国际组织,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把手或者二把手届时也将出席并作重要发言。此外,还有20多位国际知名学者,其中包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三位美国前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等等。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注重参会人员的规格和讨论的质量,这些企业界、国际组织的高层和国际知名学者之所以能在会议上连续坐两天三天,证明会议对他们很有帮助。

  国内外关注中国改革进程

  《经济参考报》:今年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与以前14届相比保留了哪些传统特色,又有哪些新亮点和新突破?

  卢迈:为了使论坛体现务实高效的特点,我们邀请参加论坛的国内外企业、学者通过论坛提交专题报告和书面政策建议,这已经成为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特色传统。在本届论坛上,共有23家国内外企业和国际组织向论坛提交了28份专题研究报告,涵盖金融、新型城镇化、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粮食安全、能源与环保等诸多重要领域,另有斯蒂格利茨等5位学者提交了专题报告和政策建议。普华永道、麦肯锡、波士顿咨询、西门子、卡特彼勒、米其林、麦格希、壳牌公司等8家公司承担的报告已经率先发布。更多的报告将在论坛上公开发布。

  今年论坛的最大亮点是首先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这一主题。因为这个问题不但外方普遍关注,同时国内各方面也非常关注。

  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因此,本届论 坛 将 围 绕 “ 新 型 城 镇 化 和 城 乡 统筹”、“财税体制改革和发展转型”、“构建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开放性经济新体制”、“应对产能过剩”、“探索低碳发展之路”、“全面改革开创新路”这七个议题展开为期三天的深入研讨。

  根据三中全会的决议,在论坛和峰会的各个单元议题设置中,我们希望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涉及的重大经济方面的改革议题,都尽可能有所反映,涵盖经济体制、政府治理、生态文明、社会治理等几大领域。

  第二,过去一段时间,国外对中国改革和增长带来的机遇非常关心,但对中国已经暴露出的或潜在的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又十分忧虑。为配合论坛的研讨,促进中外方的良性沟通,我们委托七位国内权威专家,就我国当前改革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所长任兴洲和产业部部长赵昌文、国家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等分别就我国政府债务风险、房地产市场、产能过剩问题、环境风险、以及银行债务风险等做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这些背景报告对我国当前面临的机 遇 与 挑 战 进 行 了 客 观 、 严 谨 的 评估,所提建议也十分具有针对性。从总体上看,我国在改革过程中虽然面临一些短期和结构性的因素,但是这些风险在总体上仍然是局部范围内和可控的。我们不能对这些风险掉以轻心,但更要看到改革所蕴含的巨大机遇和前景。

  中国经济与全球更紧密联系在一起

  《经济参考报》:我仔细浏览了一下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创办15年来每年的主题设置,通过回看这15个主题,我们能够清晰看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图象,那么论坛选择主题的标准是什么?

  卢迈:从2000年第一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开始,每一年主题的选定,都和当年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密切结合,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一些议题。比如,2002年讨论的主题是“作为W T O成员的中国”,大背景就是在2001年年底中国加入W T O,W T O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各界人士就这个问题开展了讨论。

  光看每一年的会议材料感觉可能不明显,如果把这14届的主题以及它的相关会议材料进行梳理的话,实际上恰恰反映了十几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脉络,会看到中国十几年经济社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把中国放到世界来看,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我们现在是第二大经济体,去年年底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大国,中国经济在全球的经济体系和贸易体系中获得大大提升。同时,在全球的投资体系中,我们也是一个重要的吸收外资的大国,和一个正在崛起的对外投资的大国,这就反映出中国在全球经济和贸易投资体系中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方面看到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带来的机遇,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么多的跨国公司一把手聚集到这儿,全世界几乎没有第二个论坛或者峰会,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把这么多跨国公司的一把手聚集到一起,大家坐下来两三天做深入务实的研讨,我觉得,背后反映的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对我们自己来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们也希望通过高层次的研讨,认真的听取这些跨国公司、国际组织、国际知名的学者对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的见解,以及他们对中国改革发展的见解,这对中国政府的决策都是有益的。所以,这些论坛之所以对大家有吸引力,它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发展重要性的提升。而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希望更好地形成中国与世界良性的互动。

  《经济参考报》:今年是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第15届年会,请您对15年来论坛的经历和成果做个简短的评价。

  卢迈: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创办于2000年,当时正值我国加入W T O的前夜。在这15年里,中国经济曾经遇到各种困难,初办之时,中国尚未从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的后遗症中走出来;加入WT O以后,面临一系列调整;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国也深受影响。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也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

  这些大的跨国公司也好,国际组织也好,他们也经历过很多的人员变化和调整,我们看到很多企业的首席执行官、董事长都发生了更换,有的公司持续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但是他们的掌门人已经换了第三个、第四个了,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大家共同走过,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的成果,不管是企业有沟沟坎坎或是中国遇到什么困难,大家一年一度聚在一起,这本身就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这既说明中国政府开放的决心始终没有变,听取各方意见的这种态度始终没有变;同时也说明这些国际组织、跨国企业和学者对中国的信心没有变;参与中国的发展,推动中国发展,同时自己也从中获取利益,这种情况也没变。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