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富强中国说

2014年03月18日 07:38   来源:人民日报   彭国华

  编者的话

  由“三个倡导”、24个字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隽永、言简意赅,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内涵。本栏目从今天起刊发系列言论,围绕其中的每一个范畴研机析理、解疑释惑,以期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启示与借鉴。

  近年来,随着我国发展脚步加快和实力增强,西方社会关于我国发展前景的两种论调也在滋长:一曰“中国威胁论”,二曰“中国崩溃论”。其实,详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细考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现实状况和发展愿景,就会发现这两种论调虽则异名、实为同出,皆源于对当代中国的错判。拂去误解、偏见等交织的雾障,澄清有意无意酿成的错判,则“中国富强论”更为公允、更合事实。

  114年前,站在两个世纪的交接点上,一代维新领袖梁启超写下了汪洋恣肆、脍炙人口的雄文——《少年中国说》。当时的西方人、日本人称我为“老大帝国”。与这种论调针锋相对,梁任公鲜明提出和热情讴歌了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他说,所谓“国”者,即“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一言以蔽之,即独立自主、民主法治的现代民族国家——梁任公称之为“完全成立之国”或“壮年国”。而当时的中国虽然有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初步尝试,但封建帝制尚在苟延残喘,且处于列强瓜分豆剖的悲惨境地。与欧美的“壮年国”相比,中国自然就是所谓“少年国”了。但梁任公并未因此丧失信心与希望,而是断言这个“少年中国”会“渐发达,他日之前程且方长也”。

  历史的发展证明了这位思想大家和维新人士的睿智与眼光。12年后,清帝颁布退位诏书,延续数千年的中国封建王朝寿终正寝,民主共和成为潮流所趋、人心所向。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国外列强亡我之心不死、殖民之欲无穷,直至日寇铁蹄横踏中华半壁河山、荼毒无数生灵;国内“复辟”闹剧数度上演,军阀割据几番形成,专制独裁阴魂不散。凡此种种,竟使得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沉沉梦魇在中国又盘踞了近半个世纪。

  沧海横流,大浪淘沙。历史检验了中国众多政治派别和社会力量,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坚持植根人民、服务人民,这支队伍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不断成长壮大,带领人民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并将人民民主的核心理念注入这个“少年中国”的国体和政体之中。

  筚路蓝缕,创业艰难。“少年中国”的成长之路并非坦途,也曾经历过挫折甚至严重失误,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停下顽强奋进的脚步。经过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接力探索的伟大实践,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当代中国已经摆脱了“少年期”的稚嫩与单薄,变得日益强壮、成熟和自信,中华民族与伟大复兴的距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切近。“富强中国”已不仅是一种共同理想,而且成为“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对富强有着自己的理解与坚守:崇奉的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鄙薄的是不义而富、为富不仁;强调的是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反对的是恃强凌弱、以大欺小、穷兵黩武;追求的是美美与共、协和万邦,唾弃的是唯我独尊、排斥异己。职是之故,惟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才能成就中国富强;惟有富而不骄、富而好礼,方有所谓“富强中国”。这样一个“富强中国”,永远不会崩溃,永远不会威胁他人;这样一个“富强中国”,必将宠辱不惊、迎难而上,充满自尊和自信,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