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澈:取缔or支持?余额宝的“盖头”亟待掀起

2014年02月27日 06:2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评论:中国经济网网友上官澈认为,余额宝作为当今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代表产品,存在有其必要性。它的本质只是一款被互联网精心包装过的货币基金,在给用户提供较高收益的同时,也存在天然风险。用户应理性投资,相关部门更应加强监管。

余额宝

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互联网与金融,是当今最红火的两个行业。作为这两个行业联手的代表作,余额宝几个月来以其耀眼的业绩,享受着草根百姓的赞誉,也深深刺激着传统金融势力的神经。一时间,挺“宝”者喜大普奔,反对者口诛笔伐,各种言论甚嚣尘上,余额宝一时风头无两。

  借助支付宝的客户优势,截至2013年1231日,余额宝的客户数已经达到4303万人,规模1853亿元,在所有货币基金中万份收益最为稳定。短短15天后,其增长高达35%,规模超过2500亿。

  一些反对者称余额宝是银行的“吸血鬼”,理由如下:一是其经营过程本身并未创造利润,没有冒什么风险就“空手套白狼”般攫取了银行大量利润;二是余额宝此举看似为百姓谋了福利,实则最终推高了银行的贷款成本,最后还是全社会买单。而“挺宝派”们则在显露对银行憎恶的同时,表达了对余额宝的大力支持和喜爱。

  余额宝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标志产品,的确有着优于传统银行产品的特点,说其是吸血鬼有失偏颇。比如余额宝降低了理财门槛,简化了办理手续,使广大草根阶层也可以进行原本看上去“高大上”的金融业务;又如收益率,远远高于银行活期存款,且提取方便,与其将闲置资金放在银行等贬值,不如存入余额宝;还有互联网一切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卓越的用户体验……同时,在余额宝的推动下,一些银行也纷纷推出了类似的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大众选择金融理财产品的空间。

  从某种角度来说,过去银行依靠存贷利息差稳赚不赔的局面可能会因余额宝们的崛起有所改变。对于银行贷款成本被推高由大家买单的担心,其实没有必要。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月末,整个中国货币市场基金总规模不足1万亿,与47.9万亿的居民存款、103.4万亿的全部人民币存款总额相比仍然非常小,更何况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总规模也达到了约10万亿元。因此从数量上看,一支小小的余额宝实在难以撼动银行存贷利率。再者,银行贷款成本的高低,还要充分考虑国家信贷政策、国内外经济形势、资金环境等因素,这些复杂因素综合影响了银行贷款利率的波动。

  余额宝并非是金融领域改革的急先锋,说到底,它并不是金融创新的产物,其本质只是一种借互联网包装过的货币基金而已。其运作规则简单说,就是短期内大量聚集公众手里的闲散资金,主要通过协议定存的方式将钱投到银行。由于拥有巨额资金,相应议价能力提高,可以与银行商议较高的存款利息。去年央行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市场短期流动性较为紧张,银行间拆借利率大幅升高。资金需求量大,给余额宝获取高收益提供了有利条件。

  作为货币基金,余额宝也并不像宣传的那样安全可靠。这不仅是因为它在宣传时过度包装,借高收益率吸引储户,而且其产品本身也存在天然风险。余额宝能够快速提现的前提之一是大量的存款资金,二是依赖货币基金提前支取银行协议存款不罚息的政策。如果银监会取消这一优惠,则余额宝的存款流动性风险将大大增加。由于之前按照高利率大额支付,在基金资产本身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一旦大家恐慌赎回,即使4千亿4万亿也不够填补资金缺口。

  综上所述,余额宝并不像反对者担心的那么可怕,但是对其打政策擦边球的行为也不能放任自流。首先,应使公众明白余额宝的性质,以及可能造成的风险。广大群众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万一出现挤兑风险,后悔莫及。第二,相关部门的“有形之手”要适时发挥作用,敦促其遵循金融规律,加强风险监管。一方面要保护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厘清互联网金融的边界。第三,信息的公开透明也很必要,余额宝们应及时披露相关信息,确保公众知情权。第四,市场化是大势所趋,银行应加快开展多元化业务,不能只吃存贷差的老本儿,必须跟上市场节奏,拓宽收益渠道,更好地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最后,还要进一步扫清企业融资障碍,促进金融业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增加人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这才是治本之策。(中国经济网网友 上官澈)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余额宝逆袭 野百合也有春天

     “余额宝”们不要“野蛮生长”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