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澈:过年回谁家,小夫妻的两难抉择

2014年02月01日 0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网友上官澈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年轻人远离家乡来到北上广深工作。“过年回谁家”这个看似家长里短的小问题,正影响着一些80、90后独生子女家庭的和睦。究其根源,还是社会经济大环境的改变。而问题的解决,也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过年回家

    图片说明: 2014年01月28日,辽宁省沈阳市,儿子坐在爸爸的肩膀上准备乘坐火车回家过年。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春节来到,家家户户洋溢着幸福与喜悦,但对一些年轻的小夫妻来说,却面临着一个不大不小的烦恼——过年到底回谁家?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问题正影响着越来越多家庭的和谐,甚至可能酿成一场场“杯具”。

  近几年,这个问题在80、90后独生子女家庭中频繁出现,特别是在夫妻二人故乡距离较远的家庭更加明显。究其根源,除了观念、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社会经济大环境的改变。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去大城市工作”则意味着更多机遇。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家乡,奔赴北上广深等地工作。对很多年轻人来说,住房等开销已经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而将父母接到所在城市共同居住显然更不现实。每到春节,夫妻俩都想回家陪伴自己一方的亲人,当双方的意见不一致而又各持己见时,自然会产生激烈的矛盾。

  古代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家侍奉公婆是最大的本分。但是现代女性受教育程度、社会参与度与男性不相上下,薪酬水平与男性的差距也大幅缩短。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必然使女性更加追求人格的独立和婚姻生活中的平等地位,在“过年到底回谁家”的问题上,“夫唱妇随”、“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等带有强烈男权色彩的观念已很难被现代女性所接受。

  再者,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还相对单一,居家养老仍是老人们退休之后的首选;医疗、养老保险各地分割,全国范围内难以统一,老人随子女自由迁徙的难度很大。而80、90后独生子女正开始大规模步入家庭生活,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老人的情感“无处安放”,在春节这样一个重视团圆的传统节日里,他们自然更期待子女回家陪伴。子女也深知父母的这一期盼,都想回自己家陪伴自己的父母,小两口便由此产生了矛盾,甚至影响了夫妻感情。

  要解决“过年回谁家”的难题,还需多方共同努力。夫妻和谐相处的关键是互相理解、加强沟通,学会换位思考。就过年的问题来说,双方父母离得近的,小两口奔波一点尽量双方兼顾;相距较远,可以好好商量今年去你家,明年去我家;再或者,也可以把双方父母都接到自己身边住几天,一起团团圆圆过大年。

  从父母角度看,体谅子女是一方面,及时更新观念也很重要。家长要逐渐改变以孩子为轴心的家庭模式,丰富拓展自己的晚年生活,发掘新的生活乐趣,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大可不必因为过年孩子不在身边而自怨自艾,是否“孤单凄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如果孩子过年不在身边,老两口可以自己规划节庆内容,比如出去旅旅游,四处走一走看一看,不也是一种心灵的放松和慰藉么?现在很多家庭连大年三十的年夜饭都在外面吃,谁又规定过年一定要宅在家里呢?

  从宏观的社会层面来看,应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丰富养老模式,统一全国范围内医疗、养老保险体系,为人们的家庭团聚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有关部门还应继续探索带薪休假制度,让在外打拼的年轻人能真的拥有“常回家看看”的机会,而不是只能在春节这短短的一个礼拜内集中回家。毕竟父母期盼的是子女更多的陪伴,而不仅仅是过年几天的“来去匆匆”。

  年轻夫妻“过年到底回谁家”已成为当下社会不能忽视的问题,希望社会的普遍关注能加快问题的解决。“过年团圆”是人们的初衷,年轻夫妻不要在所谓的选择中伤了感情,否则后悔晚矣。(中国经济网网友 上官澈)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过年不回家 有乡愁别惆怅

     过年回家:全民迁徙大考交通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