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瑜:从"专利大国"到"创新强国"还要减掉多少"虚胖"?

2014年01月17日 06:53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有关专利的亮丽数字足以令每个中国人自豪。但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的专利,却还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中国要从“专利大国”走向“专利强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专利量多质差的现状必须改变。

专利申请

资料图

  记者从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获悉: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进入新阶段。截至2013年底,我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02件,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3.3件的目标。2013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82.5万件,同比增长26.3%2012年,我国居民发明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首位,《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第四。(116日《经济日报》)

  成绩很喜人,这些有关专利的亮丽数字足以令每个中国人自豪。可是你会发现,走在大街上,iPhone近乎成为“街机”,不管需不需要“卖肾”,它都很受欢迎。去年,一只普普通通的大黄鸭,让中国人疯狂,赚走不少银子,甚至连它的山寨版都有人捧场。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的专利,却还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

  发明专利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专利数量反映了一个国家及企业技术创新的活跃程度。我国的专利申请量很大,但存在“虚胖”,转化率低、产业化难极大地降低了它的含金量。

  多地数据显示,我国民间发明人得到的专利数虽然约占全国授权专利数的一半,但其专利转化率还不到5%,而在专利申请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高校,其专利的转化率同样也不高。甚至在一些高校,申请专利成了骗取科研经费、套取科技基金的手段。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不能被企业接受,无法转化为产品,多少资源就这样被浪费了。

  人们常说,“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我国与美国、日本等“专利大国”相比,“靠专利获利”的水平仍落后约20年。2013年,汤森路透集团公布“2012全球创新企业百强”榜,包括47家美国企业、32家亚洲企业、21家欧洲企业、7家韩国企业。我国企业榜上无名,这与专利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中国要从“专利大国”走向“专利强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专利量多质差的现状必须改变。从提高专利的应用来说,需要产学研相结合,发挥企业在发明专利中的主体作用。企业直接参与生产经营,对技术创新最为敏感,最有条件成为“专利”转化为“生产力”的主导力量。对高校来说,以论文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也需要改变,科研制度优化才能保证更多科技投入出成果,而不是仅仅形成书面论文。

  专利产生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尤为重要。美国现在专利诉讼案件的赔偿强度已达到了平均500万美元一件,而在中国,97%按照法定赔偿额度,平均每件不超过100万人民币。赔偿门槛低,也为侵权埋下隐患。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基石,发明专利量增长是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科技扶持力度持续加大的表现。但是,专利量多质差的现实也提醒我们,走向“专利强国”、“创新强国”,还要减掉那些“沉睡的”、“被遗弃的”专利。(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知识产权与专利布局

     中国成为专利申请第一大国的喜与忧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