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俐:<私人订制>恶评成就高票房 电影也要"拼爹"?

2013年12月27日 06:0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王心俐认为,如今的电影业也走入了“拼爹”时代,只要拉到了财大气粗的制片方,轰炸式地宣传造势,再手握一边倒的排片率,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而面对“一家独大”的排片模式,消费者几乎毫无选择的余地,塞给你看什么就得看什么,爱看不看。

私人订制

2013年12月19日,上海,《私人订制》见面会。(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如果说《致青春》、《中国合伙人》还算得上是毁誉参半的作品,那么《天机·富春山居图》、《小时代》连续创造的3亿票房则让很多人感觉“节操”碎了一地。年底,当王朔、冯小刚再加上葛大爷,这一最具美誉度的喜剧生产组也遭遇了观众“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尴尬时,一些觉得自己三观还算正常的观众不得不开始怀疑:我们已经进入了烂片赚大钱的时代?!

  之前《无极》、《三枪拍案惊奇》等电影被狠批为烂片的时候,陈凯歌、张艺谋们至少还会遮着点儿,说几句场面话。然而,冯小刚面对如潮的“负分滚粗”时,似乎很乐于接受,直言感谢吐槽的哥们儿。

  骂得越狠,票房越高。这就是中国影坛“票房经济”的怪圈。毋庸置疑,《私人订制》也复制了这条路:8000万元刷新华语2D电影首日票房纪录,公映第三天以过亿元的成绩创下华语片单日票房新纪录,随后又以43.2亿元的超快敛财速度刷新“华语电影最快破3亿元纪录”……

  票房,基本代表了观众“用脚投票”的结果。在网络资源如此丰富的情况下,能让大批观众舍得掏腰包买单,难道不能说明这是一部好作品吗?

  但中国电影市场的微妙之处就在于,影片的票房与口碑并不完全由市场说了算。如今的电影业也走入了“拼爹”时代,只要拉到了财大气粗的制片方,重金邀请了大腕,轰炸式地来一轮宣传造势,再手握一边倒的排片率……每一个环节都相当“烧钱”,但最后制片方、院线往往都会赚得盆满钵满。

  而面对“一家独大”的排片模式,消费者到电影院几乎毫无选择的余地,塞给你看什么就得看什么,爱看不看。于是,当你在众多烂片中无从选择的时候,往往就只能选择一部名头更大的烂片……

  电影看得多了,很容易陷入一种魔怔,你总是希望好片能有好报,然而这却是近乎痴心妄想的一种理想主义。当然,在烂片大行其道的同时,当今影坛仍有一些诚意之作,比如李安和他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让人看到了惊喜与感动。其实,这部被网友称作“零差评”的影片,在国内的宣传其实做得很差,“不声不响”就开始放了,刚上映时的票房也没有好到哪儿去,最后的票房爆棚完全是靠观众自发的“口口相传、奔走相告”。无疑,这就是电影自身的魅力。

  接受市场的检验是好电影必过的一关,电影本来就是拍给观众看的。然而,现实就是现实,电影也要“拼爹”。大多数观众走进影院只能被迫接受一种选择,无法自主决定支持哪部影片,这样的现状长期继续下去,中国的电影市场实在堪忧。(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王心俐)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私人订制》到底成全了谁,又恶心了谁?

     华谊为投资机构"私人订制"涉嫌选择性信息披露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