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一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为明年确定什么主基调?

2013年12月11日 11:27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网友许一力认为,“改革”取代“增速”,一定是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当然,使改革先于增长,并不意味着允许中国经济“硬着陆”,并不意味着对于未来一年的经济增长持悲观预期。更应该看是中央借由结构调整和产业构架的夯实,从真实增速上支撑国家经济的运行。这是一种主动的调整,而非被动的所谓硬着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为明年确定什么主基调?
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市场高度关注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将为明年的经济运行情况定调。如果读懂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读懂了未来一年政府的工作方向,同时也就读懂了中国经济。尽管这并不容易。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一个全局性的会议,这种全局性与会前的周密部署有关。通常每年的7月份开始,国务院各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就要开始收集有关材料,上报材料由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该小组办公室负责每年会议总书记讲话内容的起草。而在每年的1011月份左右,中央领导还要花费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到各地进行实地调研,进而更加全面掌握全国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

  对于来年具体的工作而言,这个会议极度重要所以政策的传达会以最大化的形式在次年的经济工作上得以体现。每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下年的定调,基本上就是第二年发展的主旋律。下面列出的是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

  2012定调2013:继续稳中求进

  2011定调2012:稳中求进

  2010定调2011:稳经济调结构控通胀

  2009定调2010: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

  2008定调2009:保增长、促发展

  2007定调2008:实施从紧货币政策

  2006定调2007:继续实施稳健财政政策……

  这些定调是怎么来的?

  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蔓延至全国,中央在年底提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结果4万亿的投资带来2009年的经济快速发展,然而也带来了2010年的通货膨胀。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0年继续刺激消费,“保增长”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重视农村工作,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然而通货膨胀更加严重。2010年发现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严重,不得已提出2011年度“稳经济、调结构、控通胀”,结果2011年的经济在全年逐渐降温,在年底触底。

  2011年度,在控通胀的同时发现刹车刹得太死了,经济受到了严重冲击,需要回暖,但是不能快速回暖,担心再次通胀,所以“稳增长、促发展”,2012年经济增加自然比较缓慢。

  而到了2012年,在稳增长的过程中,产能结构过剩带来的资本效率过低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因此,当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化解产能矛盾作为了工作重点,九个产能过剩行业会上被点名。紧随其后,一系列倒逼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控政策出炉。次年1月,工信部、发改委、国资委等主要部委力推的九大行业并购重组开始启动。全国性的结构调整快马加鞭,更不用说之后的钱荒、垄断领域改革等一系列引导社会资本流向的大力度动作。

  说这么多,是因为这些定调的关键词太重要,都会在第二年经济运行中直接体现。这几年比较特殊,关于房地产政策的定调也要多关注。

  比如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告称房地产是支柱产业。次年,全国房价暴涨24%成为过去15年中涨幅之最。这迫使政府在2011年和2012年的公告中反复提及“坚持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的说法,而在此之前的20072010年间,收紧楼市在公告中没有只言片语。

  那么今年的中央经济会议关键词是什么?怎么理解?其它的配套内容还会有哪些?

  笔者认为主基调怎么定,还是有点规律可循的:

  2014年是中国落实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系列改革部署的“开局年”。所以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GDP增速的强调估计不会以往一样凸显,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定调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改革肯定是要重点突出的。

  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今年会议在参会阵容和指导思路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今年全国两会之后,除了国家领导人换届之外,各部委、地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军队都进行了大规模的人事调整。这也是习近平、李克强二人首次以总书记、总理的搭档组合主导经济工作会议。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确定了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那么明年的经济工作无非是围绕着三中全会的改革方略来部署就行了。

  当然,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没开完,相关信息到闭幕当晚才会“浮出水面”,现在的一切都只是猜测。不过按照惯例,中央经济会议的总体部署,将遵循本月稍早时候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所确定的基调。

  而几天前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其实已经印证了刚才所说的基于背景的分析

  本次政治局会议上正是多次强调要“改革”,提出“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需要对这句话做一个重点理解:

  首先,去年一样,今年的政治局会议没有透露下一年中国在货币和财政方面的政策选择,但两年相较,今年会议最大的变化在于改革在经济工作中的位序明显前移。

  不仅仅是前移,重点在于对改革的表述。

  一年前,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要在2013年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并要求推动医药卫生、国有经济、农村、行政审批等多个重点领域的改革。而在这次政治局会议上,对改革的定位已经从“重点领域扎实推进”扩展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所以已经可以肯定,“改革”取代“增速”,一定是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其实,这样的趋势早就已经有所体现。2012年,在中共十八大后举行的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后,“稳增长”一词仅在官方发布的闭幕消息中出现两次。

  这次又将怎么具体体现呢?早有研究机构认为,此次会议将会进一步调低明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至7%。这将成为2013GDP八年来首次调至8%以下之后的再度下调。这种猜测显然是有道理的,这就是改革取代增速的集中体现。

  此前各地政府已经纷纷提出了降低GDP增速的要求。就在两天前,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降低GDP数据在官员政绩考核中的分量。该通知要求,今后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各类考核考察,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政绩评价的主要指标,不能搞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排名。

  改革势必要取代增速。

  当然,使改革先于增长,并不意味着允许中国经济“硬着陆”,并不意味着对于未来一年的经济增长持悲观预期。更应该看是中央借由结构调整和产业构架的夯实,从真实增速上支撑国家经济的运行。这是一种主动的调整,而非被动的所谓硬着陆。

  其实这就已经推导和印证了:淡化增长、突出改革,以改革取代增速必然要成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关键词。(中国经济网网友 许一力)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幕 积极财政政策宜逐渐淡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幕 改革元年需要创新宏观思路

     马光远:深化改革应为明年经济工作核心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