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假日办征集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意见的调查正式结束,受假日办委托,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整理工作已经开始。该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表示,针对民众反映的长假不调休的问题是可能实现的,但调整黄金周的可能性不大。(10月15日《京华时报》)
虽然,专家的说法并不代表政府,但是,既然专家告知了媒体,而且这些专家也是参与调查的专家,这话还是很有可信度的。也就是说,专家说的话和最终的政策走向基本上是八九不离十的。
之所以开展假日调查,就是基于民意和呼声。既然这样的调查基于民意和呼声,它就承担着一个重要而神圣的责任:吸取民意,听取呼声,按照民意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假日制度。遗憾的是,这样的调查才刚刚结束,数据还没有完全统计结束,分析还没有出来,这回应就出来了,而且基本是就是和民意唱对台戏。这样的调查和不调查,分析和不分析还有什么意义?
在回应里,注意到有这么一条:“对于民意反映的挪出来的小长假调休的不方便,可能实现,到时候将取消。”其实,专家们错误的理解了民意的真实目的。大伙之所以说挪假挪出来的小长假调休,扰乱了正常生活,是大家对于假期过于零碎的抱怨。增加了传统节日之后,我们往往把这些传统节日和双休日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假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对于公众休闲来说没有多少意义。想旅游、想出门、想安排点其他项目做一做,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公众之所以对这种小长假吐槽,是因为他们对大长假的期盼。他们需要更多适合旅游的黄金周。
然而,总是事与愿违。这发表了一统意见,不仅仅增加黄金周的愿望成了泡影,这有关部门还顺坡下驴,把3天小长假也取消了。这对于公众来说无异于赔了夫人又折兵。当然,从总体上来说,假日并没有减少。
仔仔细细的看了专家的回应,我琢磨出这样的味道:放假的调整,他们主要依据的东西还是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其实,我们有点偏离了放假的原本味道。放假拉动内需应该只是一种作用,它最主要的作用还是让百姓充分休闲。经济的发展,事业的发展,归根到底就是要让百姓生活的更轻松。
春节黄金周并不是适合游玩的黄金周,这个黄金周倒是很刺激消费,对政府有利,但是对百姓的休闲却无意义,这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五一黄金周倒是最适合休闲旅游,遗憾的是它被传统节日给瓜分了;也只有一个适合休闲旅游的假期了,可是正是因为只有一个十一黄金周适合出行,才让它变成了黄金粥。
百姓对于挪假挪出来的三天假期有怨言,是因为大家迫切需要恢复五一黄金周,希望春夏秋冬都能有个黄金周。
不听取民意的调查搞它干嘛,劳民伤财的!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