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拉升PM2.5,何以沦为笑话

2013年10月16日 06:57   来源:红网   严辉文

  北京市外事办主任赵会民一句“中国人习惯的烹饪对PM2.5的贡献也不小”,引爆了网络舆论。近日相关试验结果显示,家庭烹饪果真能产生PM2.5,尤其是油炸、炒菜时,PM2.5会迅速飙升8倍到近20倍,达到严重污染甚至爆表的级别。(10月15日《现代快报》)

  炒菜5分钟PM2.5飙升近20倍,相关试验证明了赵会民所言不虚。但是他当初一句炒菜拉升PM2.5,为什么会被人当作是不当家不知财米贵,当官不知民生之艰的言论,且引发较为广泛的批评呢?

  出现这样的一种局面,从根本上讲大抵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因为国人的饮食习惯和烹饪习惯倾向。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讲究色香味俱全,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些讲究在物质条件大为改善的今天,已经成为众多国人的现实选择。而国人的饮食习惯则决定了,我们选择食品更多的不是考量方便、营养、卫生,不是选择方便的成品或者半成品,而是更乐于对付生猛鲜活的原材料,哪怕耗时费力,也要亲力亲为地烹制美食。这大约也算是漫长的农业社会所形成的传统了,于是油炸、煎炒、烧烤、干烧干焖等最污染环境的事情,又几乎在家庭厨房中最为流行。据说川菜油烟更大一些,其实东西南北菜系也只是在味觉上有差别,在烹饪的复杂性和环境的危害性方面,差别恐怕是微乎其微的。

  我们常常在电视上看到国外政要在街头大吃热狗等便当,总会不由自主地归结为人家的节俭之举,其实这未尝不是工业社会所形成的一种合理的饮食习惯。而对于国人来说,长期以工业式的快餐当主食,那简直太亏待了自己的胃了。正如国人念兹在兹要买房一样,国人也十分眷恋着一个任由他在那里煎炸烹炒,上演锅碗瓢盆交响曲的家庭厨房。

  其次,国人之所以喜欢在家庭厨房“自给自足”,也许更直接的原因是,外面的食品又贵又让人不放心。为了避免地沟油、苏丹红、避免各种食品添加剂毒害我们的肠胃,那么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我们总会尽可能多地亲自下厨房。还有,公款吃喝公款消费所形成的畸形餐饮业态,也让众多国人失去了社会性、市场性的选择机会。能不能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真正的公共厨房,大概也算是中式餐饮业与西式餐饮业的一大区别了。虽然同样存在着污染,显然规模化的餐饮经营要比一家一户的“万家炊烟”更经济,更有利于环境保护,但是揆诸现实,人们乐于将自己的家庭厨房变成一个全能的小型食品加工厂,几乎是一件别无选择的事情。

  食品的安全性、经济性、公共性问题长期悬而不决,官员们再祭出炒菜拉升PM2.5之类说辞,哪怕再有道理,又有多少人听得进了呢?这也见证着转型期官员话语倡导的尴尬,有时单向度地看,官员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但是是否综合地考量了民生需求,最否找到了切实可行的现实出路,是否在转型时期赋予公众的信任感和方向感,则显得尤为重要。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