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林:中日两国为何对美国国债违约产生恐慌?

2013年10月09日 13:33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美国每一次无法偿还债务的时候,就会出现“美国政府与国会的吵架”,无非是告诉债权国,“我没钱了”。就像无信用的借债人,一直不停地借钱,信誓旦旦地承诺还钱,却不可能兑现诺言。因而,不管美国朝野围绕债务上限吵得多么厉害,其实一开始就确定了目标,那就是,中日被迫承认其提高债务上限的合理性。 

评论;美国;国债

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107日,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表示,中方要求美方在下周之前采取切实措施,及时解决债务上限的争执,防止其违约,确保中国对美国投资安全。他强调,美方及时向中方通报了相关情况,中方也严肃地提出了政策要求:一旦发生债务违约,美方应首先确保美国国债利息的支付。(108日新华网) 

  与此同时,日本官员7日与美国财政部官员召开了数次紧急电话会议,敦促美国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协议,否则可能引发债务违约,这会导致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 

  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中国持有美国国债规模达到1.2773万亿美元。这一规模使中国远远甩开了排名第二位的日本,日本投资的美国国债比中国少1419亿美元。如果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投资算在内,中国持有的这类债券规模还会增加1200亿美元。 

  由于中国比日本购买的美国国债更多,在美国债务违约和主权债务评级下调风险的国际影响中,中国无疑是首当其冲的。中国持有美国国债以及其他上万亿美元资产,这些将会因美国债务违约和主权债务评级下调而缩水。而美元贬值引发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新一轮上涨,还将使中国面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陡增。 

  美国国债是美国政府的欠账,却是中国和日本的麻烦。抛开政治因素考虑,单就利益而言,债务违约对美国看不出有什么“特大或致命”的打击,只要金融、军事和舆论霸权还都在美国人手里,“赖账”就是美国政府最好的选择。至于中国和日本,则是“零和游戏”中的输家:这么多年被迫收入的外汇储备购买力将大大降低。 

  其实,日本早就曾经吃过美国违约的亏。19718月,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放弃金本位,中止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兑换比率,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美元与黄金脱钩,造成了美国实质上的债务违约。美国这一举措让日本深受其害,在短暂抵制后,日本放开日元汇率,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才失去动能,开始持续坠落。 

  回过头来看,美国每一次无法偿还债务的时候,就会出现“美国政府与国会的吵架”,无非是告诉债权国和全球资本市场,“我没钱了”,并最终会提高债务上限。就目前而言,美国既不具备偿还债务的能力,又没有切实可行的削减预算的方案,唯一的选项就是屡屡提高债务上限。 

  而对于中国、日本等债权国来说,则是借出去的钱要不回来,又不得不继续借钱给美国。因此,有专家提议,目前中国和日本维持其债权安全的办法就是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其理由是,尽管美国国债价格急剧震荡,风险很大,但与美国私人与公共债券的总规模相比,中日所持美债规模仍是“小巫见大巫”。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11年,美国债券合计高达33.7万亿美元,占全球债券总量的34.2% 

  即使美国真的违约,美债市场仍是全球最安全且流动性最高的市场。殊不知,美国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就像无信用的借债人,一直不停地借钱,信誓旦旦地承诺还钱,但却不可能兑现诺言。因而,不管美国朝野围绕债务上限吵得多么厉害,其实一开始就确定了目标,那就是,中国、日本被迫承认其提高债务上限的合理性,并且继续给其低成本融资,以维持其经济的运转,否则,中国、日本经济势必会被拖入一场灾难之中。 

  确切地说,美国国债如果违约,对中日两国都是沉重的打击,因此,两国目前出现恐慌也就在所难免了。虽然中国与日本之间存在一些纷争,但中日联手向美国政府加大压力,要求他们避免史无前例的债务违约,却是出人意料的一致。 

  中日发出明确的信号,美国人应当知道“引火上身”的道理,其决策者不仅要对中国、日本等债权国负责,而且要对受其拖累的国际经济担负起应有的责任。(中国经济网网友 邱林)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日本购买中国国债值得大惊小怪吗? 

     中国如何操盘美国国债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