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房先生:“钱荒”重演机会不大 金融改革才是焦点

2013年09月25日 06:2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虽然“听风就是雨”是一种传统,流动性偏紧趋势暂时不会改变,但综合数据对比、银行的应对方式、决策层的表态等方面来看,“钱荒”重演的可能性不大,贸然提“钱荒”两个字也很难赚取足够的关注度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坚持市场化”的金融改革才是人们更应关注的话题。

钱荒 

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人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死了,钱没花了;人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活着,钱没了。”这句春晚的流行语道出了大部分国人最为在乎的事情——钱。比起关注机会和权利的平等,财富的增加或减少才最牵动人们的神经。尤其是今年以来,在银行体系内出现的流动性波动引起公众广泛关注,此现象被一些媒体称为“钱荒”,在吸引眼球的同时,也给一些人带来了“恐慌”。

  5月下旬以来,由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引起的金融市场震荡使投资者人心惶惶。在多重因素的交织下,一边是银行短期资金需求加大,另一边是资金供给在减少,而平时“知冷知热”的“央妈”却拒绝施以援手,这三股力量加一起作用,再配上一些媒体的报道,一场前所未有的“钱荒”就这样上演了。

  “钱荒”第一季刚刚落下帷幕,近期又有多家媒体报道银行收紧房贷甚至“停贷”的现象:由于额度极其紧张,往常要到年底才逐渐收紧的信贷额度已经从9月下旬开始猛然踩住了急刹车。从96日以来,反映银行资金面变化的shibor(同业拆借利率)全线品种开始一路上行。“银行季末钱紧”再次挑起了人们脆弱的神经,人们担忧“停贷”的原因系“钱荒”第二季来袭。

  从数据对比来看,这种可能性不大。一方面,“钱荒”迹象最明显的标志是银行间的同业拆放利率、国债回购利率等市场化利率大幅飙升,但近期这种情况并未重现。截至923日,上海银行间隔夜拆放利率为3.8150%,虽然较前一交易日上升24个基点,但总体幅度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国债1天期回购利率收报6.230%,虽然有所上涨但也属可控范围。

  另一方面,9月本身也是一个关键时点,既是月末又是季末,加之中秋、国庆“双节”叠加,受到银行季末揽储等因素影响,资金面稳中趋紧已是大势所趋,公开市场的资金利率出现一定幅度的上升是正常现象,未来几个交易日该利率仍有可能上浮。但通常而言,只要隔夜利率不超过8%都属于季末的正常情况,而不是“钱荒”的征兆。

  再者,“钱荒”第一季时,央行并没有第一时间“出手相助”,而是传递出两个信息:打消市场对于进一步货币或信贷宽松的预期;给金融机构敲一个警钟,不要在业务扩张的同时忽略风险管理。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最近几个月银行已在流动性和资产配置方面进行了充分调整,对流动性风险的抵抗力有了大幅提升,“季末效应”与“节日效应”对短期资金的需求缺口明显缩小。

  更重要的是,决策层也一直在释放出明确的信号。近日李克强总理在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态在货币政策方面,保持定力,即使货币市场出现短期波动,我们也沉着应对,不畏艰险,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重点是通过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923日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时表示,坚持不扩大赤字,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虽然“听风就是雨”是一种传统,流动性偏紧趋势暂时不会改变,但综合数据对比、银行的应对方式、决策层的表态等方面来看,“钱荒”重演的可能性不大,贸然提“钱荒”两个字也很难赚取足够的关注度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坚持市场化”的金融改革才是人们更应关注的话题。(子房先生)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货币市场“钱荒” 严防系统性金融风险

     盘活货币存量 银行摆脱“钱荒”要过三关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