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一力:美国经济复苏或许是亚太“噩梦”的开始

2013年08月29日 14:56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网友许一力认为,美国需要忽悠其他国家的资本,来接盘美国的金融资产,包括房地产与股票市场,而最有效的忽悠方式,就是让外国资本相信,美国经济是真正的复苏了。

美国退出量化宽松的策略确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最近亚太市场遭到血洗,资金出现了疯狂外逃。

  资料图片:当地时间2013年7月17日,美国华盛顿,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听证会上作证。伯南克当天表示,如果经济保持强劲,今年晚些时候资产购买会从每月850亿美元的规模有所减少,但他也竭力暗示,美联储不会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美国退出量化宽松的策略确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最近亚太市场遭到血洗,资金出现了疯狂外逃。

  亚太股市哀鸿遍野。印尼股市领跌,最近两天累计跌幅已达9.2%。印度股市也遭到国际投资者抛弃。自2008年印度卢比对美元达到高点后,至今已经下跌了37%,这是40年最低。

  在过去3个月,亚洲最主要的12大货币仅日元、人民币和港元对美元升值,其余全线贬值。尤其是印度和印尼两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均升至创纪录水平,刺激投资者大举抛售其债券和外汇;泰国连续两个季度GDP环比负增长,私人部门债务水平激增更加重市场担忧,就连中国的外汇占款也出现了连降。

  美国到底想干什么?

  在过去数年,美国一直利用自己的政治优势在经济层面推动着自己的一种循环怪圈:

  第一步:开动印钞机进行量化宽松QE;第二步:美联储宣布加息,重现美元升值预期。在各国出现严重的通胀和经济泡沫后,货币继续升值的趋势难以维持,这时在美元升值的诱惑下热钱就会纷纷流回美国,因为再不走就会因为发展中国家的货币贬值而受损失了。热钱流走后,各国的经济泡沫也随着破灭,多年辛苦积累的财富也会被吸走;第三步:热钱流出后,各国将面对严重的通货紧缩,经济体中的资金会严重短缺,一旦这种情况出现,各国经济将空前困难,企业将大量倒闭。而这时,获利流走的热钱又会重新杀回来,廉价收购各国的优质资产。

  这些逐利资本不约而同地让这个循环真实的发生着。问题是,每一次循环的最后,都是新兴市场国家来买单。

  最近的一次是1997年,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突然提高美元利率,与现任主席伯南克主导的QE退出,方式不同,但效果一样,新兴经济体遭遇严重的资金外流。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这里。

  再往前数,19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1994年墨西哥危机,都发生在美国紧缩货币之后,拉美债务危机和阿根廷危机分别爆发在美联储开始加息后的第5年和第2年,均为加息到顶点的1年后。还有80年代末的台湾和韩国的资产泡沫破灭同样在美国紧缩货币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1年的阿根廷货币危机,也都发生在美国持续紧缩货币政策之后。

  每一次的美联储量化宽松退出,都对应着新兴国家的每一次危机,这绝对不是巧合。

  有人说,美国一直这样子持续印钞“宽松”下去不是很好么?理论上,美元是世界货币,这是“至高无上的权力”。需要用钱的时候,就多印点儿。

  可美国为什么老是要搞出那样的循环出来,无辜牵累亚太国家呢?这正是美国的“道道”所在。

  其实美国已经意识到了,先前这种以印刷美元为主要生计的做法是无法长期维持的,尤其是2008年次贷危机发生之后,这种意识更加的强烈。

  2012年,某顶级世界经济周刊对美国曾有过这样的评述:一个国家的纸币是建立在国家信用之上的,一个世界范围通用的纸币当然也要建立在世界信用之上。美国如果希望自己的美元继续成为世界货币,它是需要世界范围内维持对美元的信心的,这种信心的维持并不容易。正因为这样,美国国会每次在量化宽松的讨论上都特别小心,美国如果大幅印钞是会让世界范围对其失去信心的。面对人民币想成为世界货币的冲击,美国确实是步步惊心,小心翼翼。正因为如此,美国国会历年来讨论量化宽松以及国债上限等表现出的对世界人民负责任的态度,不失为一场非常成功的show。

  根本点在于:成为世界货币是有代价的,印太多了就会贬值,这会让这种世界货币失去最重要的储备功能。所以美国虽然能印钱,但并不否认它对财富资金的渴望。

  上个世纪90年代起,新兴的第三世界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资本的主要集中地,造成当地经济尤其是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增长。在国内的目标实现之后,这部分资金迅速需要寻找新的目标。

  资本流入给美国带来了很大的好处。美国贸易逆差持续扩大使大量廉价商品和大量廉价资本流入,加速了美国产业结构的升级,降低了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增加了美国就业,弥补了储蓄的不足,是全球资本流入造就了美国的经济增长。

  美国经济的这种本身性缺陷,决定了美国必须要走进那种量化宽松-紧缩的怪圈。这种怪圈的代价就是亚太国家的危机,可见,美国非但充当不了亚太的保护伞,反而是制造亚太危机的最终源头。这才是美国亚太战略的实质。

  历史也证实了,美国是不惜一切手段来弥补自己的这种本身性缺陷的。

  美国过去几十年一直依靠局地战争展现自身实力,就像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时不时地实现财富资金从的全球性转移,美国确实需要世界各国的财富资本。

  现在,美国的手段高明起来了。从2012年开始,不断有国家对美国进行抨击:美国借着经济复苏的假象在吸引全球资本的流入。近一年来,美国媒体都在全面反映美国的经济复苏,美股也曾不断上涨。

  的确,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出现后,逐渐从金融业部分回归制造业,这是美国正在转变的道路。但很难想象,在没有一个像样的新技术产业出现之前,去谈美国实体经济如何复苏是如此的空白。美国QE对美国实体经济的作用其实是非常小的,这一点从美国金融机构的存贷比仍然处于次贷危机以来的极低水平,就可以得知。最新的新屋开工数据,CPI数据表明,当前美国经济依然处于非常弱的复苏当中,所谓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实际上是不存在的。QE给美国经济带来的最大的效用,就是金融资产价格的上涨。至于先前美国经济数据的好转,或许也只是一种数据的合理加工而已,在这方面,美国人绝对是世界级的大师。当前美国的就业数据已经成为劳工部的数据魔术,已经缺乏了真实性。

  美国需要忽悠其他国家的资本,来接盘美国的金融资产,包括房地产与股票市场,而最有效的忽悠方式,就是让外国资本相信,美国经济是真正的复苏了。

  或许美国真能借假复苏来实现了真复苏。

  问题是,美国复苏就复苏了,但每次的复苏都让亚太国家付出了太多的代价。

  当然,亚太国家是今非昔比。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经历严重打击的第三世界国家越来越注重外汇储备的规模,充实程度已远非1997年时可比。第二、与1997年不同的是,目前亚洲经济体大多不再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因为这种制度很难抵御投机者。第三、外债是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一大杀手。当时,公司、银行和政府背负了巨额的美元债务,但他们的收入是本地货币。当本币贬值时,公司和银行无力偿还这些债务。而过去几年来,虽然债务水平有所上升,但多数债务以本币计价。比如如果你是一个泰国消费者,你贷了100万泰铢去买房,那么泰铢兑美元贬值不太可能影响到你的还贷能力。这并不意味着美元外流不会造成损害,但损害程度会较轻。

  亚太国家更要吸取教训。每一次的危机都告诉我们,要对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有心理准备。不要低估困难,像上周印度那样的政策失误就可能导致事态失控。回望1997年,当时泰国当局就曾掩盖自己在外汇远期市场下注300亿美元的交易。当发现泰国央行的外汇储备几乎告罄时,就连IMF团队都感到震惊。

  亚太国家是要认清美国经济的本质——美国的复苏,往往就是亚太国家危机的开始。早一点做出准备,噩梦才会远离自己。(中国经济网网友 许一力)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信号模糊 市场为何反应强烈

     “量化宽松”何时退出成美联储难解之题

(责任编辑:李志强)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