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瑞庆:进口汽车的垄断行为能彻底杜绝吗?

2013年08月27日 0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网友乔瑞庆认为,破除进口厂商垄断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铲除这种垄断产生的土壤。对中国的汽车市场来说,就是要培育国内强有力的竞争者,打造高端汽车市场的民族品牌,培育消费者正确的消费观,唤醒消费者的权利意识。如果国内的汽车厂商依然甘居人后,满足于捡几块骨头吃,如果消费者仍以炫耀的心理热衷贵消费,“人为刀殂,我为鱼肉”的垄断情形还会出现。

进口汽车

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部分进口汽车和合资汽车国内外定价悬殊,引发了国人对进口汽车供应商垄断市场、恣意控制价格的指责。讨论者认为,进口汽车供应商在汽车定价上蛮横的直接原因是现行的《汽车品牌销售实施管理办法》。

  《办法》对进口汽车生产商实行国内总经销制度,并赋予了进口汽车生产商和总经销商定价权、零部件供应权、售后服务等极其重要的市场控制权,正因如此,才给了它们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机会。

  笔者对这种分析,没有任何怀疑,正是《办法》的制度漏洞让进口汽车供应商钻了空子。空子既然产生,攫取超额利润的垄断行为也会随之产生。可以推定,从《办法》实施以来,事实的垄断行为已经形成,可为什么《办法》实施八年以后,才能听到对垄断的指责声呢?

  是消费者权利意识觉醒,意识到自己为人鱼肉久矣吗?恐怕并非如此。看看购买高价豪车者一个个幸福的笑脸和高昂的头颅,哪一点有被人坑骗的感觉。高价豪车是财富、地位、身份的象征,价格越高,自己才越与众不同,才越显尊贵。只买贵的,不选对的是尊贵们的消费哲学。这决定了起码他们不会排斥这种高价,甚至潜意识里还希望价格再高一点。

  是国内竞争对手为自身利益计,对进口汽车供应商的合理控诉吗?恐怕亦非如此。每一个国内汽车生产厂家巴不得这些进口车价格再高一点。对方的高价一方面给了自己中低价位汽车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也可以随着对方的高价格逐步抬价。无论哪一种选择,带给自己的都是利益。对方的垄断利我而不害我,为什么要反对?

  消费者不投诉,竞争者不反对,玩了八年的游戏规则突然被要求改变,只能是游戏参与人对规则的认知产生了差异。2011年后,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进入次增速阶段,曾经迅速膨胀的新富群体慢慢收缩,进口豪华车市场也风光不再。国内各进口汽车品牌经销商试图以价换量,维持合理的利润。而通过纵向约束,紧紧控制国内经销商的进口汽车总经销商和生产厂家不允许哪怕一点点利润丧失,死死限制住价格。一直以来在利润分配上都占据小份额的国内经销商,大概实在不能忍受这种“赔钱赚吆喝”的买卖了,因此,主动要求放弃这种曾经成功的盈利模式。于是乎,打破进口豪车垄断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疲软市场条件下的垄断行为,真的能彻底杜绝吗?在这个大的市场背景中,周瑜还在,想当黄盖的人也还在,支持周瑜和黄盖的更是大有人在,一旦汽车豪车市场重新活跃,进口豪车利益链条上的各方重新找到利益结合点,周瑜打黄盖的大戏依旧会重演。曾经的垄断行为会以新的形式存在,可能更隐蔽、更难调查取证,更不容易依法破除。

  破除进口厂商垄断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铲除这种垄断产生的土壤。对中国的汽车市场来说,就是要培育国内强有力的竞争者,打造高端汽车市场的民族品牌,培育消费者正确的消费观,唤醒消费者的权利意识。如果国内的汽车厂商依然甘居人后,满足于捡几块骨头吃,如果消费者仍以炫耀的心理热衷贵消费,人为刀殂,我为鱼肉的垄断情形还会出现。(中国经济网网友 乔瑞庆)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中国车价全球最贵 进口汽车为何"内外有别"?

     进口车暴利: 复杂问题不应简单理解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