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手牵手 寒门出贵子

2013年08月20日 08:04   来源:合肥晚报     本报首席评论员 张小石

何姗姗 图

  本报从今天起推出连续报道,关注那些成绩优异却家境贫寒的高考学子,希望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能在这个关键时刻帮他们一把。想要提供帮助可拨打电话18963781549与我们联系……(详见今日4版)

  类似陈晨的学子,多年来一直在本报的视野范围内。他们因为家境原因,为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犯愁,这是我们以及读者都不能容忍的。任何一位可造之材,如果被经济条件这块“石头”挡住去路,对社会十分不利,会构成全体民众的隐形损失。因为我们这个仍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实在太需要各类人才。

  本报今天发出的呼吁,是沉重的,也是光明的。我们看到某些贫富不均所造成的教育机会不均等的可能性,正在威胁我们社会的健康发展。我们希望社会力量能够进行整合,从政府到民众,共同承担起责任,给这种可能性以强烈关注和打击。1989年启动的希望工程,在全国人民支持下,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它主要针对贫困地区失学儿童。而今,随着高等教育的极快发展,我们无法不关注可能失学的一批青年人。他们与那些失学儿童相比,更紧迫地面临进入社会工作的需求,如果在这“最后一步”被迫放弃,将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终生遗憾。

  这种前功尽弃的遗憾,是社会的创伤。因为社会在失去一个较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得到的也许是一位因为希望泯灭而内心困苦的青年。无论他个人的意志力是多么坚强,也不能消除这人生黑暗一刻所造成的永久性的伤感。对人的关注,最终可能就是落在其生活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关注上,而有机会接受教育,是此关注的根本所在。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在经济上支持家境不好的学子,是“授人以鱼”;在此基础上,学府将接手“授人以渔”的工作。这个社会传递的“链条”是伟大的,它通过对个人的关怀,进而影响社会的安定和进步。我们的帮助将宽慰学子以及他的家庭,让他们在这个社会上充满信心和勇气,使他们未来有机会在更高的层次上,像我们一样,关注社会、反馈社会。我们坚信这种良性循环,将给社会带来勃勃生机。

  助人即自助。我们无力用数学来论证这个道理,但或许一个比喻可以大致描绘出它的意义,那就是,当我们向潭水里投放一枚石子,波纹会渐渐向我们靠拢。为什么呢?因为每一粒水分子,都是有联系的,正如我们在这个社会的活动,彼此也有显著的或隐性的联系。如果远方的一个新闻能够拨动我们的心弦,那么,今天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就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并且是站在俯瞰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它——将善意投入这潭“活水”。

  当然,我们所求的“回报”,并不针对受资助者个人。我们所拥有的宽阔胸怀,使我们的目光落在整个社会的良性循环、健康发展上,我们所做的工作,直指未来与后代。

(责任编辑:李志强)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