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一力:95家中国企业进的是世界500强还是500大?

2013年07月17日 09:56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近日发布,中国上榜企业再创新高。包含台湾在内,中国上榜的公司总数已经达到95家,美国上榜公司为132家,与去年持平。按照目前势头,2015年中美可能平分秋色。

    看到这样的报道,很多人质疑这个评选只是按照营业额排名的500大,而不是500强。

    那么,何谓世界500强企业?首先它是一家企业,“强”的特质是有竞争力,“世界500强”的基本条件应当是从事跨国经营,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评选的话,那这个榜单可能真要“被颠覆”了!

    第一步,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到底算不算企业呢?

    从这个榜单上看,中国排在世界500强前列的企业,全都是类似于中石化、中石油、中国工商银行这样的,不是带“中”就是带“国”。而在笔者眼中,这些都不是纯粹的企业,拿时髦点儿的话来说,这些应该算是一个“小微政府”,是在国家财政基础上培养出来的。拿这样的“小微政府”跟美国的民营企业相比,实在是太不公平。中石化、中石油这样的企业在排行榜上一升再升,我们的媒体还称其为中国奇迹,说中国经济实力大幅上升,这样的做法是会被外人嗤笑的。

    第二步,“跨国”,就是企业的经营活动远远超出一国的边界,从事跨国界的经营,进而使技术研发国际化、生产流程国际化以及产品市场国际化。一般来说,跨国企业会在人力、资本最充裕的地区进行要素投入,在技术最发达的地区开展研发,在生产成本最低的地方安排生产,在市场规模最庞大的地区加以销售,从而实现企业整个产业链条基于比较优势的国际资源配置。

    据统计,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平均每家公司的海外分支机构达到500家。但中国的入围企业中,无论是位居排行榜前十的中石化、中石油、中国电网,还是其他企业,其在业务分布、利润来源上,影响基本仅限于中国。“两桶油”的利润80%以上来自中国,除了华为和联想这两家所谓“民营企业”的国际业务尚可之外,其他入围的企业大同小异,基本都属于真正的“中国企业”。他们营业收入的80%以上都是在国内,他们仍然属于中国,而不是世界。

    第三步,企业要有竞争力,得先有个品牌。

    中国的入围企业,品牌能在国际上叫得响的,还真挺难找,创新能力更是差得很远。无论美国还是日本,入围的企业基本都在零售、电子、互联网、现代制造业等高科技领域,而中国入围的企业,大多都是石油、电力、电信、钢铁、铁路等垄断或半垄断性质的,像华为、吉利、联想等完全靠市场竞争杀入500强的企业则少之又少。如果企业不是以技术优势作为发展动力,不占领行业内的技术高地,那么在技术变革日新月异的情况下,随时都有被淘汰的风险。中国500强企业研发投资虚弱、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已经成了其致命的软肋。从国内的500强企业分布来看,判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不再是技术优势而是资源优势、政策门槛和排他效应,这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都是毫无裨益的。

    不可否认,美国和欧洲经济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一蹶不振,这也导致这几年它们在500强榜单上的优势不断被削弱,而中国经济确实在崛起,但要单纯地根据榜单上的95家公司来下判断,认为中国在逐渐赶超美国,那实在是太片面了。

    不仅如此,多家中国企业还背着亏损的“包袱”,曾经鼎鼎有名而今臭名昭著的中国远洋也上了500强榜单,榜单的真实价值不敢恭维。看来,中国企业离世界500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许一力)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隐含“四大矛盾”


中国企业稳步世界500强的喜与忧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