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价格垄断与安全信心是两回事

2013年07月04日 07:28   来源:长江日报   评论员 付小为

  发改委日前就市场上的奶粉产品价格情况,对国内多家洋奶粉企业进行反垄断调查。据披露,被查奶粉企业存在操纵、抬高奶粉价格的不法行为。

  已有洋奶粉企业向媒体表示,公司立即开展主要产品的降价活动,并比照反垄断法的有关规定,梳理并完善了公司的相关营销政策,以确保企业的经营行为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进口婴幼儿奶粉价格普遍较高是一个事实,但市场巡查的结果远远超出了公众的心理预期。很多进口婴幼儿奶粉在国内的价格甚至比国外高出3到4倍,毛利率超过40%以上。

  价格上涨,价格奇高,未必都是垄断,操纵、抬高价格,只是规范市场行为的问题。但奶粉问题相对特殊。即使开出高额罚单,只要奶粉企业的定价自主权还在,消费者仍愿意为那些高价品牌买单。如果洋奶粉的价格能降下来,只会意味着其市场份额更稳固,人们会更愿意去接受物美价廉的洋奶粉。

  2008年毒奶粉事件以来,消费者对国产奶粉长期持以不信任态度,婴幼儿奶粉是刚性需求,这成为洋奶粉价格不断上涨的一个外部因素。现在,恢复国产奶粉市场竞争力确乎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政策传递的信息有这样的意味,国产奶粉企业有这样的追求。在过去的几年里,国家对奶业的扶持性政策不少,相关的监管制度、法律法规亦在不断完善。奶站在原有基础上减少近三分之一,且全部合法了生产许可证和车辆准运证,相应设施设备、卫生条件、检测手段等都有提升。一系列推进奶牛养殖规模化政策步入落实,出台《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等法规和文件。放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大背景下,可以说,奶业监管被置于最重要的位置。现在的问题是,重拳监管能不能遏制食品安全隐患。

  以奶制品行业为例,其价值链极为复杂,至少涉及奶农、奶站、乳品企业三个主体,以及从奶源基地建设、牧场管理,到奶牛养殖、乳品加工等多个环节,确保每个环节没有问题不能不说是一个挑战。尽管有所成长,但相对于规模化高效制奶的行业要求,年轻的国内奶制品牧场业与国外的差距依然显著。即使设备投入能够及时跟进,也存在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加上养殖、加工等环节一体化程度不高,都给标准化生产带来阻力。

  此前外界把注意力放在国内乳制品标准低于国际标准上,更棘手的情况其实是,怎么完成生产中的“标准对标准”,即整个行业的流程规范化和标准化。真正有效或者说高效的监管,也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

  以乳制品行业为开端,从产业标准化入手,这将不止是行业内部整合升级的经验,更应该成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突破口。洋奶粉价格垄断与其市场认可度是两码事,规范市场,这是政府作为。一个违法并被整治的行业或企业,如果仍让人们愿意去选择,这就涉及更深层次的问题。要么是其他的没得选,要么是这些价格违法的也被人们真的认为好。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