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铁力:振兴民族品牌的挑战与对策

2013年04月12日 08:1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为提升。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民族品牌的差距还很大。振兴民族品牌、向品牌强国迈进,尚需充分挖掘潜力,提升民族品牌价值,增强国际竞争力。

  向品牌强国迈进的战略意义

  首先,向品牌强国迈进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由之路。品牌是抢占市场的利器,是竞争力的象征,也是国家实力的体现。中国从品牌大国迈向品牌强国,不仅能够拓宽我们民族品牌的国际市场空间,提高跨国跨洲的持续盈利能力,而且有助于减少外贸摩擦,促进双边投资和贸易的正常发展。

  其次,向品牌强国迈进是构建国际优势的迫切需要。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90%以上的国际名牌都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向品牌强国迈进,将会直接促进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可以想见,伴随着一大批国际性民族品牌的出现,我国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现代管理能力、市场占有能力将会大幅提高,而这些能力也是构成国家竞争力的要素。

  其三,向品牌强国迈进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从中国产品的出口情况看,由于技术对外依赖度高、科技贡献率低,贴牌生产赚取加工费依然是主导。在贴牌生产模式下,通常只能涉及技术含量较低的产业,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则掌握在拥有国际知名品牌的跨国公司手中。向品牌强国迈进,将会从根本上促进中国企业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国际运营能力,推动生产向研发和营销环节的拓展延伸,实现产业升级。

  其四,向品牌强国迈进是提振我国内需的有效手段。国内市场洋品牌泛滥,吸引了大量的高端消费群体。向品牌强国迈进,将会从根本上扭转长期以来“中国制造”质次价低的品牌负面形象,真正提升民族品牌与国外品牌的竞争能力,实现“研发—生产—消费”的良性循环,有效发挥提振我国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向品牌强国迈进的主要挑战

  总体而言,在向品牌强国迈进的过程中,我国民族品牌主要面临如下严峻挑战:

  一是品牌建设起步较晚,国际市场开拓经验不足。我国大部分民族品牌的真正起步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企业普遍比较“年轻”,品牌年龄较小。而且,由于中国品牌进入海外市场的时间较短,对当地市场的文化习俗、消费行为等还缺乏深入了解,要改变中国品牌在国外市场的低认知、低认同和低忠诚的被动局面,需要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此外,作为国际市场的新军,如何撼动既有国际品牌的市场优势地位,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二是顶层设计缺失,国内成长环境尚待改善。在宏观层面,由于缺乏相对完善的制度设计,导致中国品牌的总体发展环境不佳。部门之间条块分割,评选指标不一,统计口径各异,难以形成合力,而真正事关民族品牌长远发展的创新环境打造、知识产权保护、品牌培育统筹规划以及国际化运营综合协调等,却缺乏相应的制度建设和政策扶持。在微观层面,企业普遍缺乏清晰明确的品牌长远战略规划,急功近利思想较浓,导致民族品牌的竞争格局呈现无序状态。

  三是科技创新不足,传统竞争优势正在丧失。从中国企业目前的技术现状来看,大多民族品牌的竞争优势,或主要来自于行业垄断,或主要依赖于低劳动力成本,真正具有科技核心竞争力的民族品牌很少,支撑民族品牌走向国际品牌、支撑我国从品牌大国迈向品牌强国的技术创新基础十分薄弱。此外,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传统比较优势正在逐步消退,成为又一大挑战。

  向品牌强国迈进的策略建议

  我国从品牌大国迈向品牌强国,是一项关系到产业结构升级、国家地位提升的综合性、长期性任务,需要企业、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首先,作为打造民族品牌的微观主体,企业要发挥创造性和主动性,把民族品牌建设与创建国际知名品牌结合起来,进行统筹规划。一是要加强自主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企业必须加大研发投入,把品牌培育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积极进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或核心能力,拥有自主的发明创造和技术专利。二是要加强品牌国际化运营体系的建立。民族品牌的国际化,既需要在文化、语言和品牌理念等方面取得国外消费者理解和认同,又需要建立起国际化的品牌营销网络体系,制定品牌国际推广方案。三是要加强国际化人才的战略储备。

  其次,完善宏观的顶层设计,为民族品牌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政府责无旁贷。一是构建有利于民族品牌壮大的市场环境。要下决心打破地方保护主义,通过培育充分、正当的市场竞争环境,鼓励原本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民族品牌进一步提升实力、扩大规模,为其从国内名牌走向国际名牌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条件。二是构建有利于民族品牌成长的法律环境。完善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对民族品牌的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等方面的侵权行为,维护民族品牌的合法权益,保护和提高民族品牌创建国际知名品牌的积极性。三是构建有利于民族品牌发展的产业、财政和税收政策环境。

  再次,转变消费观念,是夯实民族品牌成长的基础。一方面政府要率先垂范采购民族品牌,切实发挥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媒体要与时俱进宣传民族品牌,营造有利于民族品牌发展壮大的舆论氛围。同时,消费者也要转变观念,身体力行消费民族品牌。(段铁力)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