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2013年01月16日 08:22   来源:光明日报   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一个执政党,确定什么样的执政目标,坚持什么样的指导思想,选择什么样的实现路径,进行什么样的制度设计,是衡量其执政能力的几个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长期思考和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这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一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历史任务。“人间正道是沧桑”。90余载风雨兼程,我们党对革命建设改革道路进行了接力探索,最终成功开辟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万丈高楼平地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非空中楼阁,它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谓前后接续、一体贯通。在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我们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在本质上都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的继承、扬弃和发展,两个阶段共同促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具有鲜明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开辟的,这条道路既与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迥异,也与其他国家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同;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又体现了区别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特色”。这条道路在发展的战略重点、制度保障、动力机制上具有创新性,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发展之路。这条道路在发展内容、发展布局、发展路径上具有全面性,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为总体布局的腾飞之路。这条道路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发展目标的进步之路。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延续了并从根本上发展了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期盼和追求,凝结着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奋斗和牺牲,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是通往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必须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

  二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推动人类发展和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高度,寻求用先进理论来武装自己。因此,马克思主义这一以人类解放为己任,具有改变世界、变革现实的先进理论,就成为中国共产党矢志不移的历史性选择。这种清醒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由此成为我们党的鲜明特征。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这一理论体系成功解决了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四大基本问题。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问题上,继毛泽东思想后,创造性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上,创造性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和人民愿望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在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基本问题上,创造性地回答了在党的历史方位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坚持立党之本、巩固执政之基、壮大力量之源的问题,围绕执政党自身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基本问题上,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问题,在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科学发展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使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实践的观念、辩证的方法和群众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始终做到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一个实践的理论体系,产生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火热实践中,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永不止步、勇往直前;这是一个民族的理论体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实际,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具有生机勃勃的生命力;这是一个创新的理论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概括,体现了我们党非凡的创造能力和强大的活力;这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不断吸收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以自身的发展完善为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独创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我们必须坚定这样的理论自信。

  三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问题同样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这一概括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由根本层面的制度、基本层面的制度、具体层面的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组成,是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国具体国情,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把握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的伟大成果。这一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一制度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这一制度始终以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价值取向,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一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这一制度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兼顾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必须坚定这样的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取得的根本成就,已经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广泛认同和充分肯定。回望这些年,正是始终坚持这一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我们不断抒写着精彩的“中国故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讲“中国经验”,这就是最重要的经验;讲“中国创造”,这就是最伟大的创造。在未来的征程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根本的仍然是必须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执笔人:秦宣)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