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欣喜“三公”公开 期盼“预算”给力

2012年07月20日 13: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2012中央单位“三公”经费公开大幕于19日正式拉开。据财政部公布的2011年中央决算报告显示,2012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79.84亿元,与去年决算数相比,减少了13.8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21.45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43.48亿元,公务接待费14.91亿元。

 

 


    肯定

    公众需要对三公经费报以更多关注

    中央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如期公开,主动接受公众检阅,朝常态化、制度化的方向演进,态度值得肯定。数字也相当喜人,据财政部此前数据,2011年中央“三公”总支出93.64亿元,较2010年的94.7亿元,同比下降1.1%,基本保持住“零增长”目标。令人“惊艳”的还在于,2012年“三公经费”预算79.84亿元,与2011年决算相比,下降高达14.7%!【详细

    公开进行财政预决算,并晒出三公经费支出要目,这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率先参与公布了去年“三公”经费决算,是值得肯定的积极信号,比之过去对纳税人的钱财随意使用的做派,大大地前进了一步。【详细

 

    建议

    集中“晒三公”关键要看得懂

    “晒三公”只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要为社会监督打开一扇透明窗。但一直以来,“晒三公”如何让公众看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成为一大难题。必须过制度规范“三公支出”的公开模式、说明语言等,做到“通俗易懂”。如果公开的账目如天书一般,公众看不懂,就形同“空开”,失去开展监督的参照系。在这方面可以借鉴香港政府的做法。【详细

    比如,去年中国地震局及下属单位1082辆公车的运行费用共计3268.36万元,平均每辆支出3.02万元,多不多?似乎有点多,却又不能肯定,因为这得看每辆车用了多少油、跑了多少公里、维修了几次、每次花了多少钱。公开详细一些也许有利于人们评判,但仍不能解决问题。【详细

    期望

    “三公”公开应向满足公众监督权推进

    从这个公开顺序来看,目前公开的“三公经费”都是经过全国人大和财政部同意批准的“三公经费”,因此,既然权力部门和职能部门都经过审核批准,应该来说就是合法和合理的、没有问题的“三公经费”,向社会公开,只是让社会知道中央部门一年花了多少“三公经费”。目前,从程序上来说,并没有给人民行使监督权、监督“三公经费”留下监督空间,程序上没有保障监督权行使。【详细

    “三公消费“就像一条爆裂的水管,失控的水哗哗涌出。治本的办法当然是安上一只水龙头,实行预算的精细化、透明化管理,让“三公消费”的每一分钱都有章可循。但安这个水龙头需要时间,之前,先堵住一些小漏洞、小裂缝,让水管中的水尽可能少流走些,而这并不耽误、不阻碍我们同时着手安水龙头这一治本工程的实施。【详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中央单位“三公”经费公开,确实是个进步。当然,纳税人更希望,未来能够从源头治理。从“花了多少”到“为什么花”,完善国家财政预算制度无疑会对推进公民社会建设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