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十个问题的思考

2011年07月04日 12:11   来源:东方网   杨德广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阶段,取得了巨大成绩。尤其是1999年扩招后,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提前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6.8%,发展到2002年的15%,至今已达到26.5%。各类高校有3000多所,在校大学生逾3000万人,成为世界第一高等教育大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到大众教育阶段,不仅是量的飞跃,而且是质的飞跃,管理的飞跃。我们的教育理念、管理方式、体制、机制等,都应陏之而变,不能停留在计划经济阶段、精英教育阶段。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10个热点问题正是转型过程中亟待探索的问题。本文对这10个问题谈点个人管窥之见,期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那么,中国需要那么多研究型大学吗?

    1998年5月,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庄严宣布:“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需要有若干所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后来被称之为“985工程”大学。顾名思义,“若干所”是指十所以内,起先说是两所,后来逐步增加,现在共有“985工程”大学39所,加之部委属院校中重点大学共45所。从中国的国情看,建设“若干所”研究型的一流大学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主要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从事高水平原创性科学研究。从国外情况看,80%的一流高级人才都是毕业于少数的一流大学(如美国在一、二十所以内),可见创建一流大学的重要性。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创新性的大师级人才,因此有必要创建“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为此,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大力支持、扶持这些大学,包括精英人才集聚、经费集中投入,把一些一流的科研中心、先进的仪器设备建立在这些大学,尽快让他们成长、发展。每年的经费投入不是几个亿,而是几十亿、几百亿元,让这些大学有实力到全世界招聘最优秀的人才,购置最先进的仪器设备,承接最前沿、最高端的科技攻关项目,培养最优秀的人才。为了稳定教师队伍,要大力提高这些高校教师的工资待遇,让他们集中精力一心一意地从事教学、科研和育人的工作。对这些大学的考核应着重于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两方面,不可只重视出成果不重视出人才。

    然而我国要办三、四十所研究型大学是不必要也是不可能的,有“若干所”最多十几所即可,大多数“985”高校应立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因为我国目前最缺的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如果把我国人才结构形容为“金字塔”,由“塔顶”、“塔身”和“塔基”三部分组成。“塔顶”是指尖端人才、决策人才、创造性人才,是少量的;“塔身”是承前启后的高端人才、高管人才、组织能力强的人才,需求量比较大;“塔基”人才,就是第一线科技人才、操作人才,要有较强的技能,这类人才需求量最大。我国目前人才结构的现状犹如“失衡的金字塔”,即“塔基坚实、塔身断层、塔顶不全”,尤其缺乏“塔身”人才——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我国已构建门类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各类高校应正确定位,合理分工,大多数一般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主要培养“培基”人才,大多数“985”和“211”高校,主要培养“塔身”人才,“塔顶”人才主要由少量的研究型大学承担。这类“学术研究型大学”,以学科型组织为主体,追求学科与专业发展,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关注研究成果。建议将现有的45所“985”高校重新定位,合理分工,保留少部分为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学科,目标是创建“世界一流”。而把大多数“985”大学和“211”大学转为应用型和创业型大学,改变以学科发展为中心,以获取学术成果为目标的办学模式,走创业型之路,主动与企业结合,互相参与,合作办学,共同开发新产品,共同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真正的高水平人才、拔尖创新人才,不是在学校里培养出来的,而是在企业里、在工作实践中培养成长起来的,因此,高校应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企业,构建创业型大学。

    如何把研究型大学转变为创业型大学,国外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英国的沃里克大学,荷兰的特兰特大学,日本的筑波大学,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学等,都是创业研究型大学。其共同特点是:(1)与经济社会结合紧密,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崇尚解决现实问题,以发展高科技、催生新产业为目标,与政府、企业、社会建立紧密的新型合作关系,资金来源多元化,经费充足。(2)从学科型组织向创业型组织转型。学校具有企业特征,适应新的知识生产模式,构建跨学科组织,与企业界合作建立研发中心,联合承担国家攻关项目,联合培养人才,运行技术转让,开办衍生企业。(3)创业型大学注重训练未来的企业家和创新人才,让学生参加创业活动,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创业环境中学习,面向学生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和多元化的创业活动。“大学里的发明一般都是来自学生而非直接来自教授,作为教师、教授们提供指导和资源,但实际的工作和想法通常来自学生。”由此可见,创业型大学不仅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在教学、科研、创业三结合中培养和造就了拔尖创新人才。

    我国重点大学应参照国外创业型大学模式,紧密与经济、企业、社会结合,走出仅围绕学科专业、高深知识研究的“象牙塔”。构建创业教育体系,如果将三分之二现有的“985”大学及大多数“211”大学,转变为创业型大学。在教师带领下,让大学生、研究生在创业环境中、在直接参与经济社会的服务中,担当起知识创新主体的角色,有助于成为高水平的拔尖创新人才。

(责任编辑:王雅洁)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