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吃什么”道破卖地财政实质

2010年11月04日 06:51   来源:羊城晚报   梁江涛
    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发微博称在受邀去江西讲课时号召党员干部不要去拆老百姓房子,遭江西万载县委书记批驳,该书记称:“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县委书记这样干(拆迁),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华商网11月2日报道)

    江西万载县委书记的一番“慷慨之语”,其实一点也不雷人。“知识分子吃什么”,其实有几层含义,一是普天之下,都是这么干的,知识分子都在“土地财政”的锅里舀饭吃;二是不拆迁、不卖地,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万载县财政供养人员就都得饿肚子。更狭义是指这顿好酒好菜,也是卖地的银子置办的,你看着办吧!

    于教授事先不会不知道,来到这里讲课,车马费、住宿费、讲课费、吃喝招待等等,都得由这个县的财政埋单吧?因而,对书记一句“激动腔”,何必罢席而去?依我的看法,不如细听端详,也好搜集基层声音,向上层反映实情,以求制度性破解。

    “知识分子吃什么”是一句大实话,它是“卖地财政”的生动诠释。万载县书记很实在,很坦诚。客人是他请来的,讲的就是“社会稳定”、“强拆”和“征地”等主题,对席间的聊天完全可以拿大话、官话和套话来“礼尚往来”,而他却偏偏要说真话。“卖地财政”早已是公开的秘密,看来书记并非酒后失言,而是“真人面前不说假话”。

    早有数据表明,大部分城市的地方财政收入有50%以上来自卖地。今年两会期间,就有不止一位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将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全部收归中央财政,然后由中央财政统一调拨使用。这个建议未能得到采纳,很大的因素是地方政府实在离不开“二财政”,它们在银行配合下“寅吃卯粮”,天然地选择贷款———建设———卖地———还贷的运作模式。投资重大工程、公务员、教师工资、名目繁多的三公支出、节庆费用等等,都得放进卖地财政这只筐里。

    “卖地财政”最令人纠结的一个效应,就是使地方政府与开发商越走越近,关系也变得越来越暧昧。《中国青年报》曾采访过一位开发商,他直言不讳地说,政府跟开发商的关系,就像是丈母娘和女婿,“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因为他们都是房地产开发的赢家,政府不仅卖地拿银子,而且房地产项目带动当地GDP,拉动就业与其他产业。而由此导致从土地到楼市的“黑色利益链条”,不仅成为楼市乱象的“三聚氰胺”,更造成了不少“落地式贪官”。

    “知识分子吃什么”隐喻土地财政仍大行其道,而相应的制约与规范制度却姗姗来迟。据11月2日《新京报》载,被称为和平时期大规模的村庄撤并运动“古今中外,史无前例”,正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进行。这一在城镇化发展大戏中由“政绩虚火”引发的“症候群”,还使土地违法事件处于上升期。而在一些地区农村征地和城镇房屋拆迁中,以血抗争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无疑是这一运动的一个“副产品”。

    诚如于教授如言,拆迁可以拆出政绩,可以拆出高楼,拆出超级富豪,但拆走了民心,拆走了这个民族的未来。鉴此,必须启动制度,使地方政府摆脱土地财政,走出重增速和唯GDP的“发展陷阱”。更需祭出新政,规制与问责强拆官员,以遏制地方政府卖地拆迁的冲动。面对“知识分子吃什么”,教授罢席是无力的,只有对强拆者罢官才是最有效的。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