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行业的粗放式管理要到几时休

2007年12月02日 21:02   来源:中国经济网   子衿
    中国内地发展了20年的彩票业,有望在2008年告别"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1日,国务院法制办政法司副司长丁锋在此间透露,首部《彩票管理条例》已经提上国务院议事日程,并有望于明年出台。(来源:南方日报)

    中国内地自1987年开始以募捐的形式发行第一张彩票以来,至今已走过20载了。这20年里,伴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无论是发行规模、人们的参与程度还是对社会的影响力都呈逐年扩大的趋势。据统计,截至2006年,内地彩票发行总额已达3630亿元(一说3671亿元),如果将这个数字平均到各年份中,可能体现不出行业发展之迅速,不过要知道,2005年以前,中国内地彩票发行累计总额才2800多亿元,通过简单的计算可知,2006年度的彩票发行额约为800亿,照此趋势推算,2007年肯定会超千亿元。如此的规模,恐怕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

    如此骄人的成绩,的确可以让相关管理部门引以为傲,但是,我们不能不注意到,越是"战果"显著,越容易隐藏其背后的隐忧。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彩票的公益金约占发行量的1/3,彩票的特性决定了,实际公益金直接与发行量挂钩,这一点促使彩票管理部门唯发行量论功过,近几年彩票种类、玩法大量增加,一方面为买彩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也刺激了彩票销售额的大幅增长,这本是值得肯定的好事。但是,管理方将目光过多地集中于增加彩种、频繁返奖等"技术"手段,却忽略了对开奖方式的改进、对信息公示的透明、对购彩流程的完善,无疑,这些都成为阻碍彩票行业再发展的顽疾。可以断言,无论彩票销售额增长多快,都无法摆脱彩票管理部门粗放式管理的实质。

    远的不说,今年上半年的邯郸农行彩票案和本周发生的双色球亿元大奖被质疑造假,都与粗放式管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邯郸农行彩票案,如果不是当地体彩中心为让销售额"放卫星"而对购彩资金来源失察,可能不会使涉案金额数以千万计。前几天开出的双色球亿元大奖,本无造假的任何凭据(如果有人有造假的条件,恐怕不会让所有人都对结果产生怀疑--何必造假时一定要挑一个全部为偶数的开奖号码?何必一下中出20余注?岂不太招摇了?)可为何有如此之多的人都众口一词地断定背后有假?毫无疑问,正是因为彩票中心与购彩者之间信息不对等,长期以来彩票中心在彩民心中的公信力不够造成的。

    党的17大报告中提出了"以人为本"和"让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这两点也完全适用于彩票行业。如果彩票管理部门不重视大量彩民的呼声,何谈"以人为本"。如果彩票管理部门只顾彩票销售额的增长速度,而不重视整个彩票行业的良性发展,又何谈"又好又快"?

    一直以来,各方面始终在呼吁《彩票法》的出台。很明显,2002年颁布的《彩票发行与销售管理暂行规定》,无论法规的地位还是法规的内容,已无法适应彩票行业的发展要求。《彩票法》的制定已是众望所归。可以想见,有了统一的地位更高的法律做保障,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管理机构,加强政府监管,大到宏观调控彩票业的良性发展,小到健全彩票公益金的财务管理体系,完善公益金申请、审批以及审计制度,公益金使用的社会监督,遏制私彩、地下钱庄泛滥,截断大量财富通过私彩外流的渠道,无疑都是大有裨益的。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